蔡英文在“總統府”接見“在日臺灣同鄉會”等日本僑會領袖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0日在“總統府”接見“在日臺灣同鄉會”等日本僑會領袖時表示,新當局上臺后,臺灣將對日關系列“外交重點”。
蔡英文說,“臺日友好”4個字,現在大家都能瑯瑯上口。去年臺灣與日本民眾互訪破600萬人次,達歷史新高,臺日雙方民間往來正持續加溫。
蔡英文還說,日本把對臺灣的“外交窗口”改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就是臺日關系不斷往前走具體表現。她表示,新當局上任后,將對日關系列為臺灣“外交重點”。“不只行政部門很重視,‘國會’也成立‘臺日交流聯誼會’,由‘立法院長’蘇嘉全任會長,現在已是‘立法院’最大對外交流組織”。
蔡英文當局對日呈現“抱大腿”趨勢并非一日之談,先有蔡英文想開放日本核災食品進口,又有臺灣“漁業署”又緊急通報,要求在沖之鳥礁作業的臺灣漁船“應先行避開”日本公務船。蔡英文上臺以來,民進黨當局和蔡英文“逢日必軟”的種種行徑引起島內輿論嘩然。島內各界也紛紛抗議,痛批蔡英文“媚日賣臺”。
對于蔡英文,臺灣《中時電子報》早先曾發表《“臺日關系”虛多于實危甚于安》的社論,稱蔡英文上任后,“臺日關系”表面上看起來快速升溫,真的如此嗎?如果為真,“臺日關系”能走多遠,可能需要慎思明辨一番。
該社論表示,大陸向來對“臺日關系”十分敏感。此前日本駐臺機構“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更名“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大陸對此事件強烈不滿。隨后又有非洲大國尼日利亞宣布臺灣駐尼代表機構更名并遷出首都。兩件事都涉及更名,一正一反,正凸顯了兩岸針鋒相對。
社論中還提到,“親日媚日”更嚴重的后果在于,這會導致臺灣民眾的不滿和抗爭,進一步影響蔡英文當局的施政,深陷內外交困只是遲早的結果。或許蔡當局認為,臺灣社會主流民意就是“親日”,因此即便對日妥協也不會有太大的負面影響。但實際狀況卻并非如此,早期的“獨派”成長于日本殖民時代,在文化上深受日本影響,情感上也對日本抱持友善甚至親切的態度,這部分人或許會在對日爭端上偏向日本。但中青年對日本的好感并無深層次的心理基礎,而多是建立在娛樂、旅游層面的“日風”基礎上。因此,若真的以民意為依歸,蔡英文當局就應該審慎處理“對日關系”問題,不要被老一代“獨派”思維綁架,涉及臺灣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要據理力爭。與此同時,更不能被日本表面上的示好所迷惑,避免讓臺灣成為日本抗衡大陸的工具,這會進一步損及兩岸互信,對臺灣來說,這才是實質的傷害。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