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卸下35年公職生涯后,馬英九重返校園,赴臺灣東吳大學以“臺灣的國際法定位”為題發表演講,并和現場學生互動。課程中,馬英九以諸多實例印證臺灣就是“中華民國”,更隱約帶出臺灣的“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
據香港中評社9月27日報道,針對綠營入士最近大舉推動的“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一事,馬英九也強調,“推動‘入聯’是要成立一個新的國家,陳水扁任內也曾推動‘入聯’,被美國人視為挑釁。陳水扁執政時已推翻‘臺灣地位未定論’”。
據報道,3個小時的課程最精彩的部分是馬英九與學生進行的70多分鐘即時問答,因為時間有限,他準備了22個問題,大部分是自問自答。提問學生以大陸、香港學生居多,臺灣學生回答并不踴躍。事后根據校方統計,共有330人進場上課,其中有30位是大陸學生。
馬英九稱,1950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朝鮮戰爭爆發時為防臺海發生戰端,一度講出“臺灣地位未定”,導致日后從“臺灣地位未定論”發展出來的歷史開端。
馬英九同時提到了臺灣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名稱以及簡稱“中華臺北”的由來;1971年被聯合國排除在外的始末以及英美日各國如何看待臺灣的問題。
課程中,馬英九也詳述“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以及去年11月7日“馬習會”前磋商互不稱官銜與互相提醒對方通知美國的的幕后故事;馬英九所講的內容表面上是歷史,實際上隱含的就是兩岸關系。
馬英九準備的22個問答題,全部與臺灣定位有關,且題題相牽連,第一題就問鄭成功打敗荷蘭人的1662年可否被視為臺灣實質上納入中國明朝的版圖?
對此,大陸學生認為是明朝版圖,臺灣學生有人認同,也有人反對;馬英九沒有給出答案,但指出明朝皇帝賜姓朱、鄭使用的年號沿用明朝永歷年,沒成立新國家。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