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大佬許信良對蔡英文的新政有著自己的擔憂(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民進黨全代會召開在即,部分黨代表提案,建議授權中執會根據蔡英文“維持現狀”論述提出新黨綱,對此,一向主張民進黨應與大陸和解的許信良卻祭出“團結牌”表示,“黨內同志應該知所節制,信任蔡英文掌舵,不應該成為新政府的麻煩制造者。”
對此,臺灣《中國時報》20日發表社評文章指出,許信良祭出“團結牌”,表面上看,是在批評修改黨綱的新倡議,是要提案黨代表支持黨主席,別來“添亂”;實際上卻透露著這位民進黨重量級大佬對蔡英文新政上路的憂心。
文章質疑,民進黨才剛剛如秋風掃落葉般把國民黨打到倒地不起,才風光上臺1個月,怎么會需要如許信良這樣的黨內的“老先覺”,喊出這種“相忍為黨”的悲情調?
評論認為,這悲情調點出了蔡英文目前遭遇的極大困境與危機,許信良憂心急切地向同志喊話團結,不是沒有道理。從當前情勢觀察,蔡英文面臨了至少四重危機。
首先,蔡英文所任命的臺當局“行政院長”林全,在上任滿月前夕,民調顯示對林全表現,滿意度38.3%,不滿意度33.8%,相較5月下旬同單位民調,負面評價暴增16.4個百分點,快速地向死亡交叉逼近。其民調墜崖的速度甚至超過上任1年多民調方死亡交叉的柯文哲。
這立刻引發多面效應,文章認為,“政府首長”的聲望是其改革資產,聲望急墜,立刻沖散新當局推動改革的能量。此外,林全深受蔡英文的信任,是蔡英文理政的左右手,若林全過快折損,蔡英文等于出師折臂,將是蔡英文的重大挫敗。
其次,文章指出,蔡英文來自門墻外的社運團體盟友掣肘,與來自門墻內的民進黨派系掣肘,都有快速增強的趨勢。就前者論,林全當局近來在重啟“核一”決策之所以陷入反復空轉,即與反核團體陡升的壓力有直接關系。就后者論,如“扁系”集結,在“保外就醫”議題上進行實力展示,以測試蔡英文的法治紅線并在特赦議題上對蔡英文施壓,即成功讓蔡英文低頭妥協,為陳水扁出席募款餐會大開法律巧門;另一方面,卻對馬英九赴港演講,以顯不符比例、失諸主觀也經不起檢驗的“國安”、維安等理由,不惜傷及自由包容形象,予以封殺,這也是蔡英文向扁迷“交代”的低頭。文章質疑,這內外交迫的雙重掣肘,會不會消耗掉蔡英文的共主威望呢?
第三,是社會裂痕加深、對立氛圍熾燃,考驗著蔡英文團結臺灣與謙卑治理的能力。尤其在爆發洪素珠辱罵榮民事件后,蔡英文雖第一時間譴責洪素珠,做出了有領導人應有高度的表態,為藍綠和解打了一道光。但一則社會中隱伏的憤怒并未因此消失,只是目前憤怒的出口尚僅指向洪素珠與“臺灣民政府”,不代表這樣的憤怒不會燒向政府。二則,蔡英文未能以同樣的和解高度處理馬赴港問題,錯失了深化社會和解的契機。這將是蔡英文治理臺灣的重大考驗,稍有不慎,即可能讓憤怒的火星燃成燎原大火。
第四,不必深論,就是日趨緊張、不安的兩岸關系。這一層次的真正危險與沖擊尚未出現,但箭已上弦,最后真正危機會不會出現?出現后民進黨政府能否帶領臺灣走出危局?這其實是當前人心浮動一個重要原因。
文章在分析了以上這四層危機后,也就臺灣民眾下一個該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回答,那就是“怎么辦”?文章指出,誠然,蔡英文今日的困境,真要條條列列“算帳”,其中有相當比例應該是咎由自取。民進黨為了贏得選舉,說了太多“違心之論”,也留下太多“模糊”,以致今天只得頻頻急轉“發夾彎”、不斷自打耳光,快速流失民信。
即便如此,文章也認為,臺灣民眾仍須認知一個政治現實:蔡英文的危機就是臺灣的危機,蔡英文的失敗就是臺灣的失敗。面對這四層危機,包括國民黨在內都不能以看好戲、樂觀蔡英文出糗的心態視之,必須以超然立場共同思索脫困的建設性方法。
不只是蔡英文有責任找出這個建設性方法,民進黨、國民黨乃至臺灣人民都該“為自己”找出這條脫困之路。
評論最后指出,這是一個四方功課,于蔡英文,必須要有堅持正確的勇氣,以治理導向決定臺灣的政策大計,勿向派系妥協,也勿被盟友“綁架”;對民進黨來說,關鍵在蔡英文的轉向是否正確,若為正確,就要跟上蔡英文的轉彎,若認為不正確,亦應以開放的態度允許黨內辯論;而對于國民黨而言,一切監督必須出于民本,而非政治報復;對于全體臺灣人民,則需以大智慧,看穿黨爭,以民意督促“朝野”,罷斗止爭,齊為臺灣的安定繁榮努力。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