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兩岸學者25日在廣州表示,臺灣先烈抗日50年的歷史可歌可泣,這段歷史不容抹煞。
當日,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7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兩岸及海外的百余位專家學者與會。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陳小沖在研討會上指出,從淪為日本殖民地的那一天起,臺灣民眾就奮起反抗,表明“義不臣倭”,“愿人人戰死而失去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
他在會議提交的論文中指出,從1895年到1915年,臺灣民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涌現了諸如臺灣抗日“三猛”——簡大獅、柯鐵、林少貓等著名抗日英雄人物,繼而爆發了大小12次反殖民武裝暴動。其中西來庵起義參加民眾數萬人,被判死刑的抗日者更達到866人,在一次事件中有如此多的人被判死刑,在世界裁判史中絕無僅有,充分展示了日本殖民者的殘暴本質,也反映臺灣民眾在抗日斗爭中經歷了巨大犧牲。
陳小沖表示,在談到近代中華民族抗日斗爭時,決不該忘記臺灣民眾早在大陸抗日戰爭近40年前,就已經開展了長達20年的武裝斗爭,其抗爭之英勇,犧牲之慘烈,可歌可泣。
臺灣世新大學教授王小波在會議論文中引述大量的歷史資料,記述了臺胞頑強抗日的事跡。
王小波指出,因受到激烈的抵抗,日軍進行報復式的屠村和燒殺。在日軍占領下,盡是燒殺擄掠,奸淫搶奪,無惡不作。然而,日軍的殺戮并沒有嚇到英勇的義勇軍,反而激起更強烈的抵抗。
針對有些人忽視甚至否認歪曲臺灣同胞抗日史,王小波對記者表示,“亡人之國,必先亡其史”。日據時代,日本人抹煞臺灣人民的歷史,臺灣光復后,一段時間內也忽視臺灣同胞抗日這段歷史。在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代,則利用教科書,歪曲這段歷史,誤導了臺灣年輕人。
“臺灣本土化竟然成了歌頌日本殖民統治‘皇民化’,不亦悲乎”。王小波感慨。
他還表示,今年時值馬關割臺和乙未之役120周年,“我們豈能遺忘這一段臺灣先烈英勇抗日的歷史”。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指出,日本侵臺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深重苦難。在臺灣光復70周年紀念日這一重要時刻,重新回顧中國人民如何反抗日本侵略及日本殖民統治對臺灣造成傷害,總結各方面歷史教訓,對于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凝聚民族精神,具有有重大意義。((記者 石龍洪 郭軍))
[ 責任編輯:盧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