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已遞件申請加入亞投行意向創始會員,但內部爭論未止。像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批評說,“由國臺辦提交亞投行籌備秘書處(多邊臨時秘書處),‘政府’把國際事務兩岸化,開了嚴重矮化惡例”,蔡英文刻意挑起“反亞投行”情緒的圖謀不言而喻。
觀諸蔡英文“反亞投行”的說法,純屬斷章取義之詞。事實上,馬當局透過兩個途徑申請加入亞投行意向創始會員,其一為“財政部”以“部長銜”直接將意向書提交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其二為陸委會致函國臺辦,并透過國臺辦將意向書轉交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
上述第一途徑比照全球慣例辦理,各個成員申請加入均循此模式進行;第二途徑在于尊重國臺辦,并以雙軌方式向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提出申請,何來蔡英文所謂的“開了嚴重矮化惡例”?
相當吊詭的是,關于加入亞投行,民進黨先是表示,如果歐、美、亞主要國家、地區皆在其中,且此舉有助臺灣利益與經濟發展,臺灣就可思考參與。不料沒到三天,民進黨竟告翻臉。蔡突然改口稱:要比照服貿模式,杯葛加入亞投行。此次她不再談有利與否的“目的論”,卻又抬出“反對黑箱”的“過程論”。
已故前“經濟部長”趙耀東嘗言:“一切為經濟,一切為出口。”臺灣賴以安身立命的根基系乎對外貿易,對外貿易之首要在于融入區域經貿金融體系,取道大陸是臺灣通達區域經貿金融體系最短的道路。這也正是臺灣思考加入亞投行的切入點。將來亞投行的業務重點既然是基礎建設,那么融資利息收入只能算是小菜,參與建設本身的工程利益才是重點。
簡單地說,臺灣必須參與亞投行運作,才有可能拿到相關的種種基礎建設投資;若不參與,對于“一帶一路”上的開發建設,就只能作壁上觀。因此,加入亞投行的決策,必須立足于要把亞洲開發當成臺灣拓展產業機會的戰略思考。更何況,臺灣若不加入,在政治及經濟上均將更加邊緣化。
基于“獨意”而“反中”的民進黨與公民團體,肆意撥弄“反亞投行”情緒,勢必會悶死臺灣經濟發展。
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潘錫堂
[ 責任編輯:李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