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2日發表文章稱,把臺灣經濟搞好,已是馬英九經濟學在8年任期內的最后一搏機會。首先是,馬英九“政府”必須立即停止打房打稅打物價。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經濟發展的2015年績效表現,足可以決定2016年“大選”是否會出現第三度政黨輪政的方向。可以說,把臺灣經濟搞好,已是馬英九經濟學在8年任期內的最后一搏機會。要把2015年臺灣經濟搞好,必須要有幾件更前瞻更強力的經濟策略。
首先是,馬英九“政府”必須立即停止打房打稅打物價。倘然還是像過去3年多一樣,照舊繼續強力打房打稅打物價,而不立即改弦易轍的話,則必將注定2015年的臺灣經濟,還要繼續“悶”下去,繼續滯后窘困下去。
馬英九“政府”更必須同時推進“積極吸引外人來臺灣投資”及“恢復制造業的經濟社會功能”等兩項要務,才有可能讓“內閣”設定在2015年達成經濟成長率3.75%的目標,得以積極達成,否則恐怕又要像上幾個年度一樣,再度退回到“保3大作戰”的艱困窄巷中。
特別是,趕緊恢復制造業部門在整個社會的活動能力及經濟貢獻結構地位,尤為重要。這從2012年底美國奧巴馬總統“制造業回流投資”運動,這一政策作法,不但牽動了日本及歐洲國家的仿效,最重要的是直讓美國經濟真實快速復蘇起來,讓全球金融市場再度返回“一元貨幣體制時代”,顯見即使到了知識經濟社會時代,繼續回過頭來拉抬制造業發展動能,猶然是重要的。
臺灣自從李扁“戒急用忍”及獨沽“民意至上”政策一味以來,緊接著馬“政府”之“公平正義及環保絕對優先”政策,益使臺灣陷入嚴重“去制造業化”的盲目民粹運動中,已使制造業在臺灣GDP占比降到瀕臨20%以下邊緣,當然弱化了臺灣經濟,也貧化了臺灣社會。為今之計,馬“政府”必須立刻調適“環保至上,弱勢第一”的“絕對保護主義政策”,使能轉變為“經濟環保并重”“貧富強弱相濟”的穩健型制造業經濟政策,臺灣經濟發展才有永續性未來之可期。
至于對外經濟發展方面,以提高R&D投資的數量與素質,來提高臺灣產業經濟的全球競爭力,以及參與亞投行AIIB建置營運,趕緊搶搭大陸“一帶一路”戰略順風車,藉以一并提高臺灣制造業及高級工商專業服務業貿易能力,更是最值得此刻馬英九放手一搏的急務。
(作者林建山 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 責任編輯:李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