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10月31日消息 香港中評社31日刊發專論文章評析近日曝出的臺灣情資部門策反大陸在臺學生一事,認為這是背離兩岸交流大方向的做法。
全文摘編如下:
據《環球時報》27日報道,大陸有關部門提供信息,目前在臺灣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及周邊,有間諜許淇鈞 、林兆偉、臺維光等多名臺灣制內間諜人員針對大陸赴臺學生開展工作。而這些知名高校,正是臺灣面向大陸學生開放學歷教育三年以來,大陸學生最為集中報考的院校。報道稱,許淇鈞等人2009至2013年在臺灣大學等20多所高校活動,通過問卷調查、提供兼職等方式接觸大陸學生,之后有償索取大陸政治、經濟、軍事相關政策和涉密信息,也鼓勵大陸學生返回大陸后報考公職,以利取得更多情報。
此報道刊發后,臺灣輿論高度關注,隸屬臺“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的臺維光,已被上級要求為此事負責,辦理退伍。
針對臺灣間諜情報機關在島內策反大陸赴臺就讀學生的情況,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27日指出,我們高度關注有關報道。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的策反活動嚴重危害青年學生安全和健康成長,嚴重干擾兩岸教育領域交流合作。臺灣有關方面應立即停止此類行為。
如今,在臺出現軍情部門策反陸生的事件,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臺策反陸生影響到兩岸正常的教育交流。臺灣有教育資源的先天優勢,而大陸有豐富生源,兩岸教育交流可謂優勢互補,相得益彰,促進兩岸教育交流的深入發展。據統計,目前約有5700名陸生在臺就讀各類大學,臺灣有8000余名學生在大陸就讀。這一良好的教育交流局面得到了兩岸民眾的認可。可以說,兩岸教育交流不僅促進兩岸教育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而且更有利于兩岸青年一代相互有一個更為全面了解和認知,更能夠增強對彼此的理解,消除誤會,更進一步增進兩岸青年之間的友誼和感情,更有利于兩岸未來的長遠發展。
然而,面對赴臺正常求學的陸生,卻成了臺灣情資部門眼中的“獵物”,對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策反,嚴重影響到陸生的人身安全、健康成長和學習生活,使兩岸教育交流變了味,嚴重影響到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的長遠發展,為兩岸在此領域的交流合作蒙上了陰影。臺情資部門的做法與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局面格格不入,正可謂反其道而行之,嚴重破壞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氛圍,影響到兩岸政治互信。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需要建立更多的政治互信來加以維系。此類“策反”事件之所以發生,從表面上看只是個案,翻不起兩岸大局,但從深層次上講,可以看出兩岸政治互信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甚至講兩岸政治互信還很脆弱。近期,透過馬英九的“雙十”講話,可以看出馬當局在把握時局上不夠清醒和準確。臺灣的學運馬英九能夠旗幟鮮明地對之進行批判,而對香港“占中”非法集會活動卻隔空指點,聲稱大力支持,這是何等的邏輯;大陸與臺灣堅守的是不同的社會制度,馬當局卻要指導大陸進行所謂“憲政改革”,簡直異想天開;對于“習馬會”這一話題,大陸多次重申不適合在國際場合舉行,而馬當局卻還是不斷通過媒體喊話,力爭在APEC上實現“習馬會”。
香港“占中”非法集會活動,明顯就是外國敵對勢力在幕后操縱的違法活動,馬當局卻要大力支持,這是民主嗎?這是什么心態?由此可見,臺當局對時局缺乏一個清晰而正確的判斷。或許馬當局受制于外部勢力及島內“臺獨”勢力的影響,對在兩岸關系發展時局的研判上出現偏差,但靠主打的“兩岸牌”才使其得以穩住陣腳的馬當局,應該清楚“兩岸牌”對其的意義。
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走上了和平發展之路,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局面業已形成。兩岸經貿、文化、人員交流交往漸入“深水區”。然而,相較于其他領域,兩岸政治交流卻止步不前,難以有實質性的突破,政治交流成為兩岸交流的短板。臺當局奉行“只經不政”的交流政策,一觸及政治議題,臺當局可謂“談政色變”,避而遠之。
中共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完善涉臺法律法規,依法規范和保障兩岸人民關系,依法保護臺灣同胞權益,推進兩岸交流合作。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可以看出,大陸在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程中將以法治的方式規范兩岸關系發展,用法律來捍衛一個中國原則,任何“臺獨”形式或方式都將得到法律的嚴懲。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兩岸關系發展的大趨勢,任何勢力或政黨都無力改變這一歷史發展的潮流,背離了這一潮流,就是背離民心,必將遭到兩岸人民的懲罰。(中國臺灣網 何建峰)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