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分學生長時間占領臺立法機構,島內就服貿協議議題出現分歧與對立。華廣網3月31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陳先才的文章指出,民進黨并不能從服貿沖突中獲得真正利益。即使民進黨短期從服貿沖突中獲得一些政治利益,但終歸是“短多長空”,并不能真正解決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的被動困境。
全文摘編如下: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臺灣內部就兩岸服貿議題出現了嚴重的分歧與對立,導致部分學生及民眾長時間占領立法機構,甚至還一度沖進行政機構等場所,從而引發了臺灣政治及社會新一輪危機的出現。從過去十多年臺灣政治結構板塊來觀察,藍綠陣營在兩岸議題上的對立情緒相當嚴重。當前國民黨由于服貿協議而陷入相當程度的被動狀況,民進黨當然是見獵心喜、希望能夠從中漁利。但是,民進黨真能從服貿沖突中獲得利益嗎?
筆者并不這樣認為。即使民進黨短期從服貿沖突中獲得一些政治利益,但終歸是“短多長空”,并不能真正解決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的被動困境。
盡管目前臺灣所爆發的“反服貿”學運等活動并不是民進黨直接策略與組織實施的,但民進黨與當前臺灣“反服貿”社會運動卻有著千絲萬縷之關系。一則是2008年以來,民進黨一直持“逢中必反”之心態,對兩岸協議包括ECFA、服務貿易等均持反對立場,民進黨基于意識形態長期對兩岸合作持排斥立場,當然對臺灣社會特別是綠營社團組織及民眾產生了輿論動員的效應。二則在此次學運發展的過程中,民進黨政治人物在其間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包括綠營重量級政治人物蘇貞昌、謝長廷、蔡英文等人都紛紛前去立法機構及行政機構聲援抗議學生。三則是民進黨目前在服貿協議問題上要求不斷加碼,試圖完全阻擋服貿協議的通過。民進黨對服貿的態度已從經濟議題提升到政治議題,當前民進黨希望借服貿沖突來獲得更多政治資本、撈取選舉利益的意圖相當明顯。
但問題是,民進黨是一個政黨,不是學運團體,更不是社團組織。民進黨作為臺灣的重要政黨,不但是最大的反對黨,而且也是曾經執政過8年的政黨,未來還有很大的機會重返執政。因此,民進黨所肩負的職責和使命遠超過一般社運團體,民進黨在任何攸關臺灣重大利益的問題上都應從全局以及臺灣利益之角度來衡量。民進黨必須要有大局觀念,不能僅僅為取悅社運團體而采取短視做法,更不能為了一黨之私利而棄臺灣整體利益不顧。盡管由于種種原因,當前服貿協議在臺灣社會存有爭議,但是臺灣未來發展能夠離開兩岸經濟合作嗎?能夠離開兩岸服貿開放嗎?這在民進黨的內心恐怕非常清楚。如果民進黨現在完全被“反服貿”社團牽著走,即使未來上臺執政,恐也很難擺脫困境,恐會面臨和目前國民黨同樣的境遇。
筆者以為,民進黨并不能從服貿沖突中獲得重大的政治利益,民進黨在“反服貿”運動中的任何舉動,都將會被外界特別是臺灣民眾所檢視、所放大。2012年民進黨敗選以來,臺灣主流民意包括黨內多數人一直強調要調整兩岸政策,要增強與大陸的互動,然而民進黨在服貿議題上的“逢中必反”以及杯葛之舉動,不但對兩岸互信無益,而且也會對未來民進黨與大陸的接觸溝通有傷害,更會加深臺灣多數選民對民進黨處理兩岸問題能力的疑慮。(陳先才,作者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
[ 責任編輯:高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