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發威到一個地步,最感同身受者,莫過于馬英九本人。陸軍下士洪仲丘之死,延燒了一個半月,“國防部”在八天之內三易其長,陸軍司令李翔宙兩度請辭,甚至提報退伍,形同古代“兵諫”。馬英九除了調動高層軍中人事以外,幾乎無計可施。
馬英九“出訪”前兩天,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突然率領蔡英文系、謝長廷系“立委”出面召開記者會,呼吁馬英九迅速召開“國是會議”。馬英九聞之大喜,回應“在不預設前提下就‘國是’交換意見”,并愿意與蔡英文會面。被蒙在鼓里的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見此形勢備感尷尬,立即丟出“國民黨宣布核四停建”作為“國是會議”前提,蔡英文唯恐被人批評“另立黨中央”、“機關算盡”,只好也跟著蘇貞昌的步調,至此“國是會議”又成為空轉的虛擬議題,一切回歸“藍綠對抗”原點。
馬英九因洪仲丘案聲望再創新低,蔡英文見獵心喜,透過呼吁“國是會議”之召開搭建舞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方面營造“總統候選人”話語權,一方面貶抑蘇貞昌的風頭,謝長廷也動員派系“立委”聲援,“蔡謝聯盟”成形。蘇貞昌擔任黨主席一年多以來毫無重大作為,只想“守株待鹿”而“逐鹿中原”,寧愿少做少錯而靜待時機,自然會提防蔡英文的出招。民進黨中央以“停建核四”作為“國是會議”之前提,分明是要破蔡英文的局。馬英九早已腹背受敵,蔡英文無異于提供一個逃生梯,一箭雙雕,也可“拉蔡打蘇”,何樂不為?朱熹《近思錄》說“示天下以大公,物來而順應”,三方機關算盡,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一九八五行動聯盟”在兩周內能兩度動員25萬人上街頭,部分因素是人民對“政黨惡斗”反感至極,政黨領袖在新公民運動已被拋在人民后頭,如今卻出來“割稻仔尾”,人民之觀瞻不問可知。以洪仲丘事件為例,馬英九“政府”與軍方可說自暴其短,在陽光下檢驗不堪一擊,而在野黨使力空間有限,只能跟著媒體、網路、社運團體緊追,朝野政黨都陷入了失職與失能。政治游戲規則既已改變,勢必影響2014、2016的選舉;可以預見,那些思維僵化的政治人物,遲早會被選民淘汰,正如1960年代美國年輕人的口號:“再也不要相信三十歲以上的人所說的話!迸_灣三十歲以下年輕人的驅動力,再也不容低估。
美國國會的調查報告認為臺灣軍方預算不及臺灣全年GDP的3%,有“空洞化”之虞。但從洪仲丘事件的后續效應顯示,臺灣軍隊的指揮、系統、制度才是問題癥結,真正的“空洞化”是無形戰力、精神戰力。曾國藩期許“大將以救大局為主,須有嘉善2而矜不能之氣度,乃可包容一切”。彼得·杜拉克批評第一次世界大戰陷入消耗戰,乃因“將領犧牲不夠”。臺灣的政治、軍事領導人都陷入了一個困境:“由馴鹿所領導的獅子軍團,再也不叫獅子軍團!庇神Z鹿們召開體制外“國是會議”,有合乎人民期待的條件嗎?(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臺灣時事評論員:胡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