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婆婆在樓頂經(jīng)營小菜園 記者 周舸 攝
重慶長壽區(qū)百歲婆婆羅術珍每天自己洗衣服,打理菜園、花園、喂雞,提水上、下樓,中途不歇氣……讓人驚奇的是,羅婆婆90歲后,全身脫皮換了新皮膚,陸續(xù)長了4顆新牙,滿頭白發(fā)中長出許多青絲,當?shù)厝朔Q返老還童。
每天喂雞種菜洗衣服
羅婆婆家住長壽區(qū)晏家鎮(zhèn)晏家中學2幢頂樓。樓頂六七十平方米的空間,全被老人“開發(fā)”——左邊養(yǎng)雞,四周種了絲瓜、辣椒等蔬菜,中間種了梔子花、月季等,一派“田園風光”。
“她每天都在樓頂忙,切菜喂雞,擔水澆菜、澆花。”兒子龔遠成介紹,樓頂是羅婆婆每天主要的活動場所。早飯后,老人開始一天的“工作”——先洗自己的衣服,然后打掃樓頂。老人對幾只雞最用心,每餐吃剩的魚骨頭、肉骨頭都收起來剁碎,再拌上碎菜葉和玉米粒喂雞。說起雞,老人很得意:“都肯下蛋,蛋個兒也大。”兒媳胡廣蓉說,有一天,婆婆邊下樓邊喊:“開門嘍!”開開門,婆婆手捧4個雞蛋樂得合不攏嘴:“幺兒,你看啰,好乖喲。”
喂了雞,羅婆婆挨個給蔬菜、花木除草、施肥,然后下樓提水澆灌。5升的塑料桶,老人每次要提半桶,中間不歇氣,她說:“半桶水還歇氣?好笑人喲!”和晚輩外出,羅婆婆從不準人攙扶。
愛喝酒吃魚主食雜糧
“要說媽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常年都喝酒。”龔遠成說,母親中午、晚上都要喝一杯,約1兩至1兩半。
“我十幾歲就開始喝酒,家釀的白酒或者是老白干。”羅婆婆說,以前干農(nóng)活累了,喝口酒解乏,這個習慣一直堅持下來。
羅婆婆特別喜歡吃魚,兒媳幾乎每餐都要做魚,紅燒、清蒸、水煮等,花樣翻新。“主要以清淡為主,不做麻辣的。”兒媳說,婆婆每頓要吃2兩左右的魚。“哪一頓沒得,食欲就會差很多。”
“我愛吃雜糧、粗糧,大米吃得少。”羅婆婆牙好,喜歡啃苞谷、嚼胡豆,紅苕、洋芋、南瓜等也很喜歡。全家飲食都隨她,主食以雜糧為主。2.5公斤大米,一家三口要吃十來天。
長新牙生黑發(fā)換新皮膚
龔遠成介紹,母親90歲時突然生了場病,臥床一個月后,老人全身大面積脫皮,每天起床,床單上都有層皮屑。十余天后,老人全身脫了層皮,因未影響正常生活,未到醫(yī)院診治。現(xiàn)在,羅婆婆手掌、腳掌和臉部皮膚仍光滑、細膩,和20多歲的人皮膚差不多。
羅婆婆90歲后,陸續(xù)長了4顆新大牙。“最后一顆新牙是去年長的。”老人滿頭白發(fā)中泛出縷縷青絲,尤其是頭前半部分,密密麻麻全是黑發(fā)。 (記者 張水紅 見習記者 田曉)
羅婆婆養(yǎng)身食譜
早餐(8時左右):
滿滿一碗(中號瓷碗)面條或一碗燙飯
午餐(12時左右):
1兩至1.5兩老白干,2兩左右魚肉(很少吃麻辣魚),適量蔬菜;主食以苞谷、紅苕、洋芋、南瓜等雜糧為主,加小半碗米飯
晚餐(18時左右):
午餐差不多,除不吃米飯,酒量稍微多一點
羅婆婆養(yǎng)身經(jīng)
一:勤勞動。
堅持勞動不僅可鍛煉身體,防止器官老化,還可消磨時間。
二、不挑食。
多吃粗糧,不挑食才能保證營養(yǎng)均衡,多吃粗糧可促消化、防便秘等。
三、心態(tài)好。
不要生悶氣,要樂觀。“心情好,身體也就好。”
專家點評
大坪醫(yī)院主任醫(yī)師蔣和田稱,百歲羅婆婆長出4顆新牙,應屬智齒,俗稱“勁頭牙”。一般情況,人們二三十歲左右長智齒,羅婆婆本應長智齒的位置被其他牙占了,這些牙直到羅婆婆90歲后才逐漸脫落,4顆智齒才有了生長空間。
羅婆婆換新皮膚、長黑發(fā),蔣醫(yī)師稱:“從新陳代謝角度講,完全有可能,屬正常現(xiàn)象。”蔣醫(yī)師對羅婆婆愛勞動的生活習慣很贊賞,稱老人的飲食習慣有一定科學性——適量飲酒可活血化瘀,粗糧可幫助消化等。“可借鑒,但不必完全照搬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