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明潤和管逸緯,今年都是31歲,來自臺中市,曾分別就讀于臺灣大學和中興大學,學的都是農經專業。畢業后,詹明潤當過肥料推銷員,管逸緯曾受聘為甜柿技術員。
“大學畢業后,我推銷農業肥料,一干就是兩年,工作很單調,但我利用這段時間潛心研究肥料對果樹生長各個環節的作用,漸漸地愛上了種植果樹這個行業。2007年,我應聘到仙游鐘山一家臺農創業園當技術員,后來便萌發了自己辦農場的念頭……”詹明潤興致勃勃地談起在仙游創業的緣由。
與詹明潤一起到大陸謀求發展的管逸緯,初來乍到,即在仙游東北部山區一家臺農果園里當技術員。每天早上6點半,他要和工人們一起上班,晚上沒有娛樂活動,只能與青山綠樹做伴,過著早起早睡的山里人生活。遙看滿山果樹豐收在望,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說:“剛開始有點難受,好在在臺灣時常住在山上,所以很快適應了在仙游山區的生活。”
相同的土地情,一樣的創業心,讓詹明潤和管逸緯走到了一起。在仙游山區打工期間,他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商議自主創業的計劃。通過1年的考察后,詹明潤與管逸緯決定在仙游西北部山區開山種果。這個決心下得不容易。詹明潤說:“父親曾經告訴我,要大膽去做,去嘗試,碰壁了再回來!”管逸緯說:“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們都有一種危機感,不想等著哪一天失業。我們有學歷,還有技術,不如自己當老板。”
去年7月,詹明潤和管逸緯在社硎鄉承包400多畝山地,種植臺灣甜柿,注冊“慶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決心立足長遠,把事業做大。詹明潤當總經理,每天早晨6點半一起床,就與管逸緯一起直奔農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測試溫度。一年多來,他們把甜柿當成自己的孩子,每天細心照料。甜柿怕霜凍,他們堅持查看當天的溫度和空氣濕度,然后記在筆記本上,排出管護日期;為了讓甜柿更好地吸收營養,他們開車下山買來黃豆、花生殼等,制作成有機肥……
“自主創業不容易,要一步步地去摸索!”詹明潤說,由于剛步入社會,資金不足,人手不夠,兩人自己承擔起農場大部分的重活累活。山溝溝里,工作繁重,生活乏味,他們在農場里搭起簡陋的臺球室,安裝卡拉OK、電腦等娛樂設施,自娛自樂。
今年中秋節前后,慶豐農場的首批甜柿就可以上市了。面對未來,兩人信心百倍。“5年看一人,10年謀一事,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會是成功的人。”交談中,這兩名臺灣大學生都表達著自己的堅定。他們表示,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臺灣現代農民,希望自己跨出的一小步,能帶動更多的臺灣年輕人跨海到大陸創業的一大步。■ 鄭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