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交換生。(攝影:王堯)
陸生來臺是近期臺灣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雖然相關法案仍在臺灣“立法院”飽受綠營杯葛,但臺灣各大高校早在幾年前就有了大陸學生的身影,他們的身份是“交換生”。在大陸研究起步較早的淡江大學,人民網記者“親密接觸”了幾位正在這里學習的大陸高校學生。
臺灣同學:熱情有禮 怪問題多
在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生劉致君的幫助下,記者在淡江大學淡水校區見到了8位來自大陸復旦大學和吉林大學的學生,他們中有本科生也有碩士生,分別就讀于淡江大學的相關系所,時間是一學期,所修學分可以帶回各自的母校。
8位年青人從外表看與臺灣學生并無二致,男生均一身休閑打扮、青春勃發,女生長發飄飄、亮麗逼人。說起對臺灣的第一印象,同學們都表示:下了飛機,覺得和大陸的福建很象,沒有陌生感。對臺灣同學共同的印象是:熱情有禮,樂于助人。來自復旦大學的賈甲說:“我們剛來,臺灣同學就主動借出自己的證件給我們辦手機卡,平時說話辦事很親切很有禮貌,會主動為后面的人開門,見面主動點頭打招呼。”
當然,一些對大陸知之甚少的臺灣同學的“奇怪”問題,也曾把這群80后的年青人“雷”倒。來自吉林大學的汪潤是海南人,有臺灣同學問:“海南?是南海嗎?”賈甲用的是諾基亞手機,有臺灣同學驚奇道:“大陸也有諾基亞手機啊。”淡江大學風景優美,淡水校區的圖書館和部分教學樓都有觀光電梯,以便觀景。有臺灣同學問大陸同學:“你們見過這樣的電梯嗎?”來自吉林大學的李默家住內蒙,被臺灣同學問:“你們都住蒙古包嗎?”不過,李默認為這問題情有可原:“在大陸南方我們也常被這樣問。”
據這幾位淡江大學的大陸交換生介紹,與他們同期在臺的大陸交換生約有250多位,分散于全臺各地的高校,不同校的交換生原來并不認識。“不過,在很多觀光景點經常遇到,有在臺大的、有在政大的,一聽口音就知道是大陸的,認識后大家都成了好朋友,常聯絡交換信息。”吉林大學的孫大鵬說。在高度政治化的臺灣,難免遇到許多敏感問題。對此,同學們說:交換到臺大的同學就比較壓抑,聽說臺大很“綠”,處處把大陸交換生劃歸“國際學生”。淡江大學就很注意這些問題。譬如,本來國際學生宿舍條件較好,但為免引起爭議,也為了安全,特意騰出了教職工宿舍給女生住。男生們則安排與臺灣學生同住。
與臺灣同學朝夕相處,大家有一個共同的默契:不談政治。復旦大學行政管理的張韜說:“平時在食堂,看到電視里的政論節目,大陸同學會比較注意聽,臺灣同學就很漠然,見怪不怪的樣子,但大家都不會去討論。”一群人中,唯有吉林大學的汪潤遇到過對大陸有敵意的同學,他說:“這也沒什么,各自走開以后不來往就是了。這也是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