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14日全文發布。《意見》將海峽西岸經濟區定位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并提出到2012年其服務兩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斷完善,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功能更加凸顯。
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臺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中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于重要位置。5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意見》要求,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獨特的對臺優勢和工作基礎,努力構筑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實施先行先試政策,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與臺灣地區經濟的全面對接,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向更廣范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
《意見》說,要從服務、引導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出發,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鐵路、高速公路、海空港為主骨架主樞紐的海峽西岸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使之成為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拓展兩岸交流合作的綜合通道。
《意見》要求立足現有制造業基礎,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積極對接臺灣制造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兩岸產業合作基地。
《意見》還指出,要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使之成為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意見》提出,到2012年,海峽西岸經濟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要接近或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力爭在一些領域走在全國前列;服務兩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斷完善,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功能更加凸顯。
到2020年,海峽西岸經濟區要率先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生態文明建設位居全國前列,科學發展達到新的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閩臺經濟融合不斷加強,促進形成兩岸共同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