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四日電 題:二十萬人暢游臺灣,兩岸百姓全新接觸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三月底,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范麗青在北京透露,至今年三月十九日,赴臺旅游大陸居民已超過十四萬人次,其中今年一至三月累計超過八萬人次。
四月十七日,中國國家旅游局官員對記者說,截止當日,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已達二十萬零三千二百一十一人次。
二00八年七月四日,大陸百姓赴臺旅游啟動,即被視作“兩岸關系進一步發展、密切的一個重要標志”,備受業界及各方關注;但開始的前三個月,北京、上海、廣州等首批開放城市每天約三百旅客踏上赴臺行程,遠未達到每天三千人的配額上限。
赴臺游前景一度在臺遭遇懷疑。
但在兩岸兩會去年十一月簽署協議,實現包機常態化二月、三個月后,大陸居民臺灣游的景象超越了當初的大膽估計:
據中央社報道,四月十五日,五千三百七十九位大陸一般觀光客抵達臺灣;以項目申請的“安利郵輪團”第六梯次也有一千四百三十人抵達基隆,合計全天有六千八百零九位大陸游客入境。
報道說,“觀光局”透露,接下來一周,預計近三萬三千位大陸游客前來臺灣,平均每天四千一百人,幾乎天天“破表”。
過去的兩岸交流,數以百萬計的臺灣百姓、投資人來到大陸旅行、工作、生活,同時,僅少量大陸人士經過煩瑣的手續前往臺灣參與文教等方面交流。到了近八個月,多達二十萬陸客絡繹赴臺旅行,讓過去不參與兩岸往來的普羅大眾在臺灣的街角、一回頭就遇見對岸同胞。
這期間,雖有景區遭遇大陸游客刻字等個別不文明行為引發臺灣媒體大篇幅報道。不過,多數游客近十天的旅行平安、愉快地進行,兩岸百姓觀察彼此的習慣、經歷、語言的差異,驚奇、感動的故事通過報章、網絡得以記錄、傳播。
這是一幅全新的兩岸共同生活圈景象。
赴臺旅游也是兩岸經貿的一環。全球金融危機下,大陸居民赴臺游旅熱情高漲,令臺灣吸引力逆勢上行,臺灣北中南的地方經濟注入一道穩定的清泉、活水。
臺灣媒體注意到,臺灣各機場現在可以聽見天南海北各種口音的普通話;大陸游客消費力頗強,特別上海周邊地區旅客“都是大手筆”,有時要提醒他們有每天每人只能換人民幣二萬元的限額。在兌換店,整個旅行團三十人換下來,就會收到人民幣六十萬元。
因此在臺灣,“觀光局”官員說,大陸客來臺人數增加,對經濟拼內需有幫助!皟日俊北硎,去年開放大陸客來臺觀光,初期人數都未達到上限三千人,因此將把相關的額度移到近期使用,由于大陸“五·一”假期有許多觀光客計劃來臺,在長假前,每天人數上限暫將擴增至七千二百人。
兩岸有識之士已經提出,兩岸旅游不應單方面追求數量的增長。
有臺灣飯店業教父之稱的嚴長壽在其暢銷書《我所看見的未來》中寫到:“開放兩岸觀光,不應該只把它當做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它更重要的意義是,讓雙方人民接觸,互相了解,因此能和平相處。錯失這樣的機會,實在非常可惜!
即將在南京舉行的第三次兩會“陳江會談”將涉及兩岸開通定期航班,今后同胞往來更趨便捷。暢游臺灣,兩岸官方、民間還須更加努力,將其建構成一次充滿陽光、人情味兒、文化與海洋氣息的快樂旅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