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經實地考察并結合相關研究發現,臺灣海峽海底存在一個總面積約1.5萬k㎡、蘊含數百萬億立方米的巨大“海底沙漠”,可滿足海峽兩岸百余年的建筑用沙。《自然資源學報》3月份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廈門理工學院環境工程系石謙博士、中國科學院青島海洋研究所張君元研究員、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蔡愛智教授為主的研究小組,通過實地考察、觀察,發現了位于臺灣海峽中南部的臺灣淺灘蘊藏有豐富的沙資源。
石謙認為,這片“海底沙漠”的沉積物由中細沙組成,其中含有數量較豐的貝殼碎片,海灘巖和玄武巖礫等。
在水深30m以內的淺灘計算,總面積為1.5萬k㎡。灘沙一直在巨大暴風浪和合成海流的作用下處于改造和運動狀態,淺灘上幾乎沒有或極少有底棲生物,所以可稱為“海底沙漠”。
研究組根據臺灣淺灘的沙坡地貌、沉積物的分布范圍初步評估總沙量達數百億立方米之巨,如此龐大的淺灘沙可滿足海峽兩岸未來百年以上的建筑用沙需求。(記者柳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