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3日電(楊威)2008年入冬以來,中國北方多個省遭遇嚴重旱情,不僅給冬麥區抗旱保苗、保夏糧生產工作帶來嚴峻考驗,糧食價格能否保持穩定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此,官員及專家紛紛表態,盡管這次旱情勢必會影響中國夏糧生產,但是由于糧食最近連續五年的豐收以及儲備充足,加之國家一系列抗旱保糧的政策實施,旱情不會影響中國糧食安全,對糧食市場價格也不會造成明顯影響。
中國15個省市遭罕見旱情 官方多舉措抗旱保糧
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2月10日表示,截至2月9日,全國15個省、市出現不同程度旱情,作物受旱面積1.36億畝,其中8省冬麥區受旱面積占全國的96%。此外,作物受旱中黃苗或死苗的重旱面積達3981萬畝,占受旱面積的29%。
面對此次旱情,中國首次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中央財政已撥付特大抗旱補助資金和農業生產救災資金4億元,以重點支持15個災情嚴重的省市。國務院常務會議2月11日審議并原則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草案)》,為抗旱保糧奠定了基礎。
措施及時 糧食價格不會因此出現大幅波動
受國內農作物大面積受旱影響,部分地區糧食現貨和期貨價格有所上漲。但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2月12日表示,目前的市場糧價還是基本穩定的,沒有出現大的波動。據農業部對160個物價網點線的監測,2月份上半月,全國糧食平均價每公斤1.72元,比1月份下半月上升0.44%,其中小麥、玉米是持平的,略有上升,稻谷上升的幅度大一點,達到了0.91%。同時,期貨市場頻頻做多強麥而盈利翻番最近兩個交易日開始大幅減倉。業內人士表示,預計此輪旱情對今年小麥產量的影響不會高于5%,這對于庫存量豐富的小麥而言,供給關系不會有太大改變。
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全年糧食產量接近1998年歷史最高水平,高達51200萬噸。由此粗算,人均糧食產量大約為390公斤,而人均糧食消費大約為370公斤由于。由于過去5年來持續的糧食豐收,中國將有足夠的糧食儲備在近期維持小麥價格的穩定。
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徐小青近日表示,這次旱災確實影響農業生產,但從國家整體而言,小麥生產和儲備都是比較穩定的,2008年夏糧豐收之后,國家又增加了收儲力度,所以糧食安全仍有保障。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用三個原因佐證了徐小青的說法:“一是通過抗旱會把對糧食產量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二是夏糧在中國糧食總產中所占比重相對比較低;三是中國糧食最近連續五年豐收。”
有專家也分析表示,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回落,而糧食價格卻保持穩定,這就使種糧農民得以擁有足夠的信心應對旱災,面對經濟“疲軟”的大環境,加之近期國家多次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依然存在,因此糧食價格市場不會因此次旱情出現大幅波動,更難以引發國家糧食價格的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