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2月7日電(記者任沁沁 潘清)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上海市委員會日前在滬舉行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活動。30年來,臺盟上海市委員會、盟員見證了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與精彩。
臺胞盟員:“走過改革開放30年的人生更精彩”
“30年來,我親歷了國家科技發展的巨大變化,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明媚陽光,我珍惜這樣的歷史機遇,希望成為有益于社會前進的人。”臺胞林真意說。
林真意是臺盟上海市委參政議政委員會主任,20世紀40年代生人,出身于臺灣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在留學日本后,回到大陸定居。
1965年畢業于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前身)有機系制藥專業的她,在不久后開始的“文革”中一度迷茫,因為當時搞技術被視為“白專”,知識分子則是“臭老九”。不過林真意并沒有氣餒,不懈苦心鉆研,終于實現了將氯化和氨化二步工藝合成一步,這一新技術獲得1978年重慶市科技大會科技獎。“那一年,是改革開放的元年,也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她說。
“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從重慶西南制藥二廠被調到上海石油化工總廠研究院,參加了多個項目的研發和生產全過程。”林真意頻頻獲得認可,被評為上海市女職工標兵、“三八”紅旗手、中石化勞動模范等。
當林真意滿意于當時的工作與生活狀態時,人生的另一扇門,正隨著國有體制改革向她緩緩打開。2004年,根據國資委、中石化和上海石化的安排,林真意所在的單位被列為國有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點單位之一,她成為單位改制領導小組成員。
從國有企業變成民營企業,不僅是體制上的轉變,也是運作機制的轉變。面對職工對“從旱澇保收到適者生存”轉變的不安,她放棄了很多節假日做職工的思想工作。公司改制工作最終在2004年底順利完成。林真意當選為新公司董事長。
“現在,職工思想穩定,公司運作正常,職工收入比改制前有一定比例的提高。”林真意對此甚為欣慰。2008年,她再次被推選為公司董事長。
上海臺盟:“更多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臺盟由居住在祖國大陸的臺灣省人士組成。作為參政黨,臺盟繼承和發揚了臺灣人民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廣泛開展對臺灣同胞的友好聯誼活動。1978年以來,臺盟充分發揮自身有利條件,積極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協商、協助落實各項政策,開展海外聯誼活動,工作空前活躍。
1990年至2008年間,臺盟上海市委在歷屆市政協會議上共提交提案220件,其中涉臺提案57件;完成課題調研報告57份,其中涉臺報告20份。
“自兩岸開放交流交往以來,臺盟上海組織為在滬臺胞安心生活服務,主動關心在滬臺商、臺生生活投資就學環境,幫助臺商‘牽線搭橋’近百次,排憂解難200多次,組織中秋、端午等傳統佳節活動和公益義診活動近百次,接待境外臺胞230批3389人次,5次組團赴臺參訪交流,召開多次醫療、農業等領域的滬臺交流研討會……”臺盟中央副主席、臺盟上海市委主委楊健對臺盟在促進滬臺交流中的工作如數家珍,“臺盟已經成為促進兩岸交流交往的一支重要力量。”
臺盟上海市委成立于1949年,改革開放30年來,臺盟上海組織自身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我們的成員從1978年第四次盟員大會的27人,發展到今天296人;區級組織從無到有,成為成熟的參政議政組織;黨派成員通過臺盟組織發揮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民主監督和維護穩定的作用。”楊健介紹說。
“回首改革開放30年來臺盟履行職能和組織發展的歷程,我們看到多黨合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看到臺盟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楊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