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20日,來自海峽兩岸的22個頂級合唱團匯聚福州,參加由中國音樂家協會,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放歌海西”——中國福州海峽兩岸首屆合唱節。
合唱節設金茉莉獎、銀茉莉獎、銅茉莉獎。茉莉芬芳,香飄四溢。
“原來合唱還可以這樣唱”
在參加海峽兩岸首屆合唱節的22個團隊中,來自寶島臺灣的4個合唱團——臺北藝術家合唱團、基隆雨韻合唱團、花蓮縣合唱團、金門縣合唱團格外引人注目。無論是演出服飾,還是演唱風格,他們都讓觀眾眼前一亮。
臺北藝術家合唱團在演唱中融入歌劇詠嘆調的元素,用分角色敘述故事的方式演唱歌曲,同時還伴有口技、人物模仿,不時有演員從懷里變戲法似地掏出彩綢、扇子舞動開來,表演惟妙惟肖,有時令人捧腹。他們隨興、自然的演唱風格讓觀眾不禁贊嘆:“原來合唱還可以這樣唱!”
花蓮縣合唱團的團員扎著頭巾,身著高山族傳統服飾,赤著腳在舞臺上亮相。演唱時,演員們不時變換著吹號角、雙手向天伸展等動作,腳丫整齊地跺著地板,原生態之風撲面而來。
基隆雨韻合唱團為榕城觀眾帶來了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金門縣合唱團則用閩南方言演繹民歌《丟丟仔》。這些,讓不少熟悉這些方言的觀眾備感親切。
20日上午,來自臺灣的4支合唱隊伍走進金牛山公園,參加海峽兩岸合唱團“心連心”活動,與福州人民同唱一首歌,共敘兩岸情。
在展演、比賽間隙,臺北藝術家合唱團還來到于山九日臺音樂廳,為福州市數百名激情廣場合唱團的骨干上了一堂公開排練課。全體演員全身心投入,不厭其煩地跟隨著指揮,從音準、語言、情感表達、肢體動作等各個方面展示合唱技巧,分享音樂魅力。
對此,中國音協合唱聯盟副主席、國家一級指揮高偉感慨地說:“大凡著名的合唱團,他們的排練都是不公開的。這次我們要感謝臺北藝術家合唱團,他們為我們做了一次無私的奉獻,這些都源于海峽兩岸的骨肉親情。”
臺北藝術家合唱團總監郭孟雍認為,在放歌中感覺到彼此之間的感動,由感動生發出更多的互動,這是他們參加海峽兩岸首屆合唱節的重要收獲。
打造兩岸文化品牌
合唱節賽場內外,多支來自海峽西岸的優秀合唱團隊同樣演繹著精彩。他們為共同打造兩岸文化交流品牌,投入地訓練,激情地演唱。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合唱團的成員是學院音樂系的學生,都是“科班出身”。得知將參加合唱節后,他們便開始“魔鬼式”訓練,參賽的56名團員很快進入比賽狀態,每次排練都長達五六個小時。
浙江溫州市文聯愛樂女聲合唱團創建于2005年,是業余合唱團。49名參賽團員來自各行各業。她們白天要工作,排練只能在晚上進行。為了參加本屆合唱節,團員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狀態。合唱團指揮鄒躍飛說,他們一行到溫泉公園參觀時,被活躍在那里的數支群眾合唱隊所感動。
廈門合唱團是今年初剛組建的“年輕團隊”。團員們來自廈門大學音樂系和廈門市各行各業。為了參加海峽兩岸首屆合唱節,他們進行了一個多月近似封閉的訓練。領隊楊鎮告訴記者,早就聽說福州的群眾合唱活動非常紅火,這次親臨現場觀摩,果然名不虛傳。他認為,廈門和福州都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完全可以在這方面加強溝通,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福州派出2支成人合唱隊和1支少兒合唱隊參賽。福州市小茉莉藝術團合唱團的小團員們身著以茉莉花為主色調的服裝上場,用美妙的童聲演繹了福州語歌曲《三月三,青麥蒜》。福州合唱團的表現得到了吳雁澤等評委的充分肯定。
來自海峽西岸的演唱精英們表示,海峽兩岸合唱節可以成為兩岸人民增進交流的又一文化品牌,我們應該共同為打造這一品牌付出更多的努力。
激情廣場綻放榕城之美
20日晚,在福州市體育館進行的閉幕式頒獎儀式合唱音樂會上,中國音樂家協會授予福州“中國音協合唱基地”牌匾。中國音協給一個城市頒授“合唱基地”牌匾,這還是第一次。
福州能夠獲此殊榮,得益于聲名遠播的激情廣場。今年2月,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徐沛東率中國音樂家協會“金鐘獎”藝術團到福州慰問演出。在溫泉公園,他目睹了群眾合唱活動的火熱景象后,當即表示要在福州建立合唱培訓基地,進一步推動福州合唱事業的發展,更好地發揮中國音協在基層音樂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徐沛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福州有非常好的群眾文化基礎,有非常堅實的合唱基礎。我看過幾次福州的激情廣場,群眾自發的合唱活動非常紅火,對良好風尚的弘揚及和諧社會的構建能起到推動作用。我認為,這應該是中國音樂界的一個亮點。”(本報記者 章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