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舉辦得非常精彩,可以說是中國和中國人民最好的廣告。”8月20日,赴北京觀看奧運會的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與溫家寶總理會見時說,中國“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樹立了一個非常高的標準,我們必須努力去實現人們的期望。”
難以忘記,2004年8月13日,雅典奧運會,帶著奧林匹亞遠古氣息和愛琴海浪漫的開幕式撥動了整個世界的心弦。雅典讓全世界看到了希臘人民的智慧。
就是在那里,很多人感嘆:“有這樣一屆奧運會做參照,下一屆東道國還能為世界留下什么?”
以舉辦城市作為杠桿,推動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創造豐富的奧林匹克遺產,已成為各個國家舉辦奧運會的主旨。1964年,東京奧運會作為首次在亞洲舉行的奧運會,推進二戰后的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美國提出了“奧運經濟”概念,這也成為此后各屆奧運會的基本理念之一。1988年,首爾(漢城)奧運會,韓國第一次完整提出“國家公關”設想,從而推動韓國完成了從發展中國家向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轉變。
北京奧運,究竟能給世界留下什么?
向前追溯,7年前,在莫斯科,很多國家也曾發出這樣的疑問。國際奧委會的評估報告顯示,與北京相比,巴黎和多倫多同樣擁有舉辦奧運會的實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100多位委員把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交給北京、交給中國?
“除了北京的承辦能力值得信賴以外,人們相信,沒有人能夠確切預測日新月異的北京7年后將會變成什么樣子,這種不確定性使人們對北京奧運會可能產生的高額回報極為興奮。”當時在場的一位多倫多申奧官員坦率地說,這一潛在的高額回報,就是北京奧運將給中國和世界留下的“獨一無二的寶貴遺產”。
2008年8月8日,當飽含著中國古老文明元素的開幕式贏得喝彩,當李寧奔跑過長長的奧林匹克畫卷點燃主火炬,當“鳥巢”中發出的巨大歡呼聲與全世界眾多電視觀眾發出的贊嘆聲匯聚在一起時,沒有人再懷疑這個潛在的力量已經變為現實。
海外媒體發表評論感嘆:“也許比起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來,奧運會舉辦國的地位更加意味著中國可以與西方世界進行全面對話。而最有活力的中國經濟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而今,經過十幾天生動全面的展示,整個世界都讀懂了曾被誤讀為“最深奧、最晦澀、最難學”的“中國語言”——通過北京奧運,中國正在以最深的善意、最真的誠摯、最大的努力,建設一條現代“絲綢之路”,建設一個所有文化、宗教和種族能夠和平共處的平臺。(李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