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8日電(記者 劉暢) 在長安大戲院華麗的舞臺燈光下,在觀眾不斷的叫好聲中,著名京劇文武老生、李派藝術嫡嗣傳人李寶春率領來自海峽兩岸的京劇藝術家,向北京觀眾揖手、鞠躬,款款謝幕。
18日晚,為期11天的“海峽兩岸藝術周”在新編京劇《孫臏與龐涓》撼人心魄的英雄凱歌中落幕。
藝術節的負責人之一、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說,以兩岸藝術家同臺演出國粹京劇作為藝術周的壓軸戲,意在表達雙方攜手合作、共同傳揚中華文化的共同期許。
由文化部所屬中華文化聯誼會主辦,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合辦的“海峽兩岸藝術周”,是“相約北京——2008”奧運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大陸的河南省豫劇二團以及5個臺灣藝術團體的260多名演員參加了藝術節的演出。
從散發著老臺灣“古早味”的廟會情景舞劇,到少數民族原生態祭祀樂舞;從先鋒派藝術的意象派舞蹈,到承傳國粹的新編歷史劇……藝術周向北京觀眾集中展示了寶島多元、創新的藝苑風景。
“藝術周留給觀眾的絕不僅僅是精彩、新鮮的臺灣舞臺藝術,臺灣藝術團體多元、活躍的運作模式更給大陸同行留下諸多啟示。”觀看了藝術周所有場次演出的一位大陸藝術院團管理者對記者說。
據了解,參演本次藝術周的5個臺灣院團在運作體制上可謂“各有千秋”。其中,上演壓軸劇目《孫臏與龐涓》的臺北新劇團,由臺灣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所經營,其背后的支持者是臺灣著名的和信企業集團。臺北新劇團即是上世紀90年代由辜振甫(公亮)先生推動創立。
在熱愛京劇藝術的辜家兩代人的傾心經營下,“衣食無憂”的臺北新劇團更加專心致力于國粹文化的承傳與創新,“年年排新戲,場場無虛位”,多年來早已成為守護傳統文化陣地的一塊金字招牌。
在藝術周期間上演新編豫劇《慈禧與珍妃》的是臺灣為數不多的“公營”院團之一——臺灣豫劇團,該團隸屬臺灣文化主管部門“文建會”。
據陳春霖介紹,臺灣當局每年用于支持文藝團體的財政經費十分有限,只有“最精、最好、無以取代”的院團才有機會獲此待遇。“不過由政府支持的劇團也要擔當相應的社會責任,比如無償弘揚經典文化、教育民眾、培養藝術接班人等!标惔毫卣f。
“公家給的是鐵飯碗,自己拼出來的才是金飯碗。”陳春霖表示,臺灣九成以上的劇團是自謀生路、自生自滅的。他認為,這正是臺灣文化藝術蓬勃發展的活力所在。
參加此次藝術周演出的有3個源自“草根”的臺灣民間院團。其中,“鴻勝醒獅團”帶來的《藝陣風華》,將傳統的儺戲、鼓舞、獅舞、戲謔雜耍等進行藝術編排,不僅在臺灣叫好、叫座,還屢赴歐美演出;“原舞者”劇團帶來的《海的記憶》將臺灣東海岸阿美人部落的祭祀樂舞帶入了燈火璀璨的都會大舞臺;而“無垢舞蹈劇場”則從拓荒時期的臺灣當地文化獲得靈感,創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先鋒派藝術,從而成為本次藝術周唯一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的劇目。
陳春霖認為,臺灣民間藝術院團的勃勃生機來自民眾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對民間、民俗活動的高度重視。“每個傳統節慶到來之時,都是各地民間藝術團體展示魅力、爭奪觀眾的好時機;而富有創意的藝術靈感也往往在此時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