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07年6月16日,寧夏英力特中寧電廠的煙囪被爆破拆除。
當日,寧夏對高耗能、高污染的寧夏英力特中寧電廠兩臺2.5萬千瓦的小火電機組實施關停爆破。這標志著寧夏節能減排、關停小火電機組的工作全面展開。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資料圖片:9月23日晚8時,上海市浦東建筑群景觀燈熄滅。上海作為全國性的節能減排體驗活動城市之一,當晚8時至8時30分熄滅外灘、浦東建筑群景觀燈。此次活動用熄滅景觀燈半小時的方式,給人們以全新的節能體驗,倡導全社會節能理念。新華社記者 伍婧丹 攝
新華網北京12月2日電 中國環保“突圍” 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楊維漢、楊駿、馬勇
梳理2007年的中國環保,“節能減排”無疑是貫穿全年的主題詞。
關停“五小”、燃煤機組脫硫、區域限批、流域限批、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公布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從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團體到普通百姓,也開始了從身邊點點滴滴節能小事做起的行動。
英國一家媒體用“全民運動”來形容中國的這場節能減排行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日前表示:“這表明中國不僅重視國內的環保問題,也參與到應對國際環保挑戰的努力中來。”
節能減排“亮劍” “雙降”來之不易
2007年11月14日,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透露的數字讓人們感到些許欣慰: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首次雙雙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81%,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0.28%。
這個“雙降”來之不易。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近30年里集中遇到了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不受國際上溫室氣體排放限額的約束,卻根據國際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公約,制定了中國氣候變化的應對方案,并提出了節能減排的具體目標。
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然而,2006年全國沒有實現當年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
“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今年是關鍵。”溫家寶總理2007年鄭重提出,要把節能減排作為當前加強宏觀調控的重點,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履行政府向人民的莊嚴承諾。
——年初,環保部門近30年來首次啟用“區域限批”行政懲罰手段,對4個行政區域、4個電力集團所有建設項目實行停批、限批,并建議追究有關人員行政責任。
——7月,環保總局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污染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6市2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流域限批”,對流域內32家重污染企業及6家污水處理廠實行“掛牌督辦”。
——10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節約能源法修訂草案,為著力突破能源環境瓶頸再添法律利器。
——11月,國務院批轉了有關部委關于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能耗降低和污染減排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完成或完不成節能減排目標都將作為政府和領導班子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今年以來,國務院有關部門出臺和采取了一系列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的措施、行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前三季度,新增燃煤脫硫機組總裝機容量7412萬千瓦,是新投產燃煤機組裝機容量的1.5倍;1700多家重點企業采取了污水深度治理措施;關閉小火電機組903萬千瓦,一批小煉鐵、小煉鋼、小煉焦以及污染嚴重的化工、印染企業被淘汰關閉。
“在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上,中國政府正在積極行動,并取得一定效果。在意識到這個問題(環境污染)和行動起來處理這個問題兩個層面上,中國政府均值得加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說。
轉變觀念破解“難題” 國際合作探索“共贏”
隨著“轟隆隆”的爆破巨響,10月26日,河南新鄉孟莊電廠8臺小火電機組的6座冷水塔和3座煙囪依次轟然倒地……今年以來,爆破小火電機組的場面在各地頻頻出現。
“我家窗戶上擋了多年的防塵布取掉了!”山西省孝義市梧桐鎮居民史鳳岐笑了。孝義市2006年違反環保法規上項目,被列入區域限批。今年全市取締倒煙爐660支,停建多個環保不達標項目。
“當市長不能眼睛只盯著GDP,關鍵要群眾滿意。”孝義市市長張旭光說。山西省今年已經炸掉、拆除4000多個煙囪、爐子,到“十一五”末,將淘汰1000多億元的“黑色GDP”。
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節能減排、環境治理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中國官員們的“政績觀”,也改變著中國人日常的生活習慣。中國的普通百姓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少開一天車、少用一張紙、節約一度電,“綠色辦公”“綠色家庭”讓環境保護深入人心。
中國節能減排的力度不斷加大,吸引了全球目光。“探索‘共贏’途徑”成為國際社會與中國加強國際環保合作的重要話題,從國家元首到企業家紛紛表態,各國媒體也積極追蹤報道。
11月27日,登上清華大學講壇的法國總統薩科齊表示:“全球安全正受到氣候變暖的嚴重威脅,讓我們攜起手來,采取聯合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法中應該為節能減排、控制氣候變化在全世界開辟道路。法國愿與中國分享其先進節能技術,希望包括法國電力集團、阿爾斯通在內的法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國外企業也紛紛瞄準中國環保市場帶來的商機。有關專家分析指出,中國正在通過節能減排發展環保事業,也為國外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商業機會。隨著中外合作的深入,“多贏”局面將會顯現。
日本《產經新聞》報道,預計未來五年,中國用于節能環保設備的投資將達到3000億美元,占世界市場的30%。
已經有150多年歷史的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在華業務2005年就已經全面開花:他們先后贏得了廣東省佛山市30年垃圾填埋合同、廣東省危險廢物處理中心30年合同,上海老港垃圾填埋4期工程以及上海浦東自來水廠的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在北京的中共黨代會上制定的環保重點對外企‘非常有利’。歐洲能提供最好的環保技術。而且如果中國人擴大消費,對德國的出口更是樂事。”德國《商報》10月19日報道。
“生態文明”寫入黨的報告 “國家方案”應對全球變暖
金秋十月,“建設生態文明”寫進了黨的十七大報告,為中國環保掀開了嶄新一頁。
“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概念,說明中國對保護環境的理解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亨·普格里奧說。
《日本經濟新聞》也在十七大期間報道稱:“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報告展現了中國為防止全球變暖積極配合制定《京都議定書》框架協議的姿態。”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11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家氣候委員會新聞發布會上說,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這“充分體現了我們迎接全球氣候變化挑戰的信心和決心,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為保護全球氣候履行國際義務的誠意。”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公平原則,凝聚了國際社會共識。作為履行《公約》的一項重要義務,中國于今年6月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這是我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發展中國家在該領域的第一部國家方案。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是中國向本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發出的一個重要信號,即中國愿意也有興趣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中扮演積極角色。”阿希姆·施泰納對中國在應對溫室氣體排放、全球變暖等問題上的積極表現表示贊賞。
“中國認為,富有國家不應保守清潔能源技術的秘密,而應與其他國家分享。”這一觀點得到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特使韓升洙的贊同,“從聯合國到作為發展中國家代表的中國都持這一觀點。它將對全球環保努力產生積極影響。中國在此事上的表態無疑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