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2月13日刊登資深教授、博士黃康顯的文章說,臺灣的“大選”在即,一般的民調,都是馬英九領先,因為講外表,論人才,評政績,都是馬英九比謝長廷優勝,但臺灣政治的背后,仍存在著許多暗涌、太多變數。○四年的大選,連戰略為領先,陳水扁卻險勝,便是一個先例。
首先要講的是臺灣的所謂民調,五光十色,五花八門,有傳媒做的,亦有大學做的,甚至是團體做的;有綠營做的,亦有藍營做的,甚至有不藍不綠做的。藍營做的往往有偏見,綠營做的常常博宣傳;藍營做的有時不夠全面,綠營做的往往另有陰謀。綠營做的經常夸大輸數,制造危機感,以便催票,使本身已有的百分之三十五的支持者,有九成甚至以上跑出來投票,到時只要中間派中的三成投自己的票,便可以勝出了。
民進黨無所不為
文章指出,其次要提的是臺灣的所謂法治,并非全面,亦非十足的公平;過去在國民黨的統治下,每次的選舉,都出現許多所謂樁腳,由地方有勢力,以至有實力的人擔任,負責拉票、套票、催票,甚至買票,民進黨接收了國民黨的統治系統、經濟資源、社會組織,不只把這種制度深化、還丑化。筆者去年四月,曾深入臺灣的鄉間,其中有一位地方官員感慨地說:國民黨有貪污,但民進黨更貪污;國民黨的貪污,僅限于某些中層與下層,但民進黨的貪污,卻遍及最高層;國民黨貪污得“好看”一點,民進黨貪污得卻極為“難看”,因此在民進黨的統治下,今次的“大選”,民進黨會無所不為。
去年八月中,臺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乃德所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可以作為一個指標,調查中突出了幾點:第一,是臺灣的人民對民族認同,已處于不穩定的狀態;第二是對民族認同,甚至基本上處于“停止增長”的狀態,支持統一的人數一直未有增加,相對而言,外省人較有中國情意結,但亦有部分慢慢接受“臺灣獨立”。
本省人排斥外省人
文章表示,臺灣的本省人不只排斥外省人,還敵視香港人。在民進黨未有執政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一次有臺灣旅客由于趕不及自大陸回程后轉機往臺灣,滯留香港機場一晚,這明明是中華航空公司的錯,但這群臺灣旅客返臺后,卻掀起為期兩天的排港運動,罵香港人為狗。年前筆者參觀臺灣的大同公司,發現公司以內,人人都說臺語,原來公司以內,差不多沒有一個外省人,最近且有臺灣一家銀行,竟然在招聘廣告中,明言外省人不能應征。
在國民黨的執政后期,不只本省人已爬上政府或政黨的高層,由于經濟發展,土地增值,擁有土地的本省人,登時成為富翁,外省人壟斷政治與經濟的日子已成為過去,而以公務員或文化人居多的外省人,在社會上亦失去主導的地位,過去是國民黨迫本省人學普通話,如今卻是外省人要跟風、或被迫講臺灣話。如是陳水扁便輕易利用臺語的主導,族群的矛盾、與本土的意識,去進行去中國化,進而推動“臺獨”,“臺獨”雖然未成為主導,但已成為催化作用的具影響力的少數。推動的結果,是鞏固民進黨票源,充分發揮所謂三十五效應,就算國民黨同樣擁有百分之三十五的支持率,但支持者的凝聚力,卻遠遠不及民進黨。
表面上民進黨是一個政黨,但實質上卻是一個幫會,等于日本舊武士時代的浪人,落后地區的流氓,幫規是保住地盤,幫主是永遠不能下臺,民進黨若然落敗,陳水扁會走投無路,幫主下面的大紅棍與白紙扇,會無地自容,因此需要出盡法寶,以求自保。
法寶是什么?在○四年,是陳水扁在選舉前一天,中了兩槍,在告急的情況下,民進黨的百分之三十五忠實支持者,便差不多全數跑出來投票;而陳水扁亦下令軍警要嚴守崗位,不能跑去投票。不要忘記,軍警中起碼有八成,是支持國民黨的,就憑這小小的差異,民進黨竟然險勝了,事后美國的專家,有來臺調查,結果還是不了了之,因此美國可能是陳水扁的靠山,布什批評陳水扁,只是為兒子不聽話,太多言而已。
否定選舉手段很多
文章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代表國民黨出選的馬英九,只能憑“臺灣走透透”,走入群眾,在民進黨的票倉中搶票,又走向中間,希望在三成中立票中,爭取到更多支持,而且中間的選民中,又是不“統”不“獨”的分子,因此暫時來說,他是不能支持統一,又由于美國的布什,亦不支持中國統一,因此他絕不能言論上刺激美國,恐防美國會一面倒倒向民進黨,因此目前的馬英九,是步步為營,舉步為艱。
在選戰期間,民進黨對馬英九所有抹黑、檢控的行為將會繼續,甚至馬英九的人身安全,亦受到威脅,萬一馬英九選上了,民進黨又怎么辦,怎樣走呢?可以肯定的是民進黨不能輸,亦輸不起。
其一是利用各種藉口,各類假證,去否定選舉結果,這點較難做到,因為國民黨遺下的法治,仍然存在;其二是制造動亂,是突發性,且是全島性的動亂,因為在民進黨統治下的管治,仍有許多可利用的空間,民進黨亦有太多的地方可供應用,到時仍未下臺的“總統”,可以突然宣告臺灣已進入緊急狀態,進行緊急管治,充分利用可以遺下的“總統”特權,如是政權交替,可無限期拖延。其三是對中國大陸進行挑釁行動,甚至作出軍事行動,紛爭一起,陳水扁大可宣告進入戰爭狀態,如是“總統”遺下的特權可以發揮至極限,到時馬英九想上臺,難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