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
新華網香港3月6日電 溫家寶總理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香港引發熱議。6日出刊的香港各大報紙不僅在顯著位置大篇幅加以報道,而且紛紛發表社評、社論進行解讀。輿論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具有鮮明特色,最為突出的是憂患意識增強,改善民生加重。
香港《文匯報》的社評說,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庇嘘P措施涉及安居工程、戶籍制度、新生代農民工、養老保險、就業政策、分配政策、醫藥衛生等許多方面。這顯示,中央政府將“以人為本”的執政觀,全面貫徹到施政之中。
該報的社評還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涉及香港的部分不僅分量更重,而且首次出現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和發展優勢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提法。社評說,金融危機使香港加緊思考長遠經濟發展方向,特區政府在鞏固金融、航運物流、地產和旅游等四大傳統支柱產業的同時,開始發展六項香港具有優勢的產業,特區政府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努力,得到了中央的認同和支持。這說明,凡是對發展香港經濟有利的事,中央都會大力支持。
《大公報》的社評認為,去年中國經濟在逆境中翻身,在“保八”成功下,人民收入大升,就業形勢穩定,確屬難能可貴。相比來說,去年的刺激經濟復蘇任務還較單純,而復蘇后面對的提高效益和改進體制、結構缺陷等要求更不易滿足。既要大力收緊以實現貨幣及信貸目標,又要不影響增長,的確難度極高,還有高樓價及樓市泡沫等問題均須及早解決。
《明報》的社評說,要發展內需市場,首要為人民創造一個“敢于花錢”的環境,近年中國在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等方面,有較大投入,就是要使民眾無后顧之憂。不過,還有一個前提:就是人民要有余錢,才會去花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改革國民收入分配制度,就是要處理這個問題。貧富懸殊是深層次矛盾,不利于社會穩定和諧。只有全國大多數人都有余錢,也有了讓人民敢于消費的社會環境,以服務產業帶動的內需市場才可以真正建立起來。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能否順利進行。
《星島日報》在社評中說,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增長目標定為8%,反映中央的目標在于鞏固和優化產業,而不是強調發展速度,這個決定不但回應內地產能過剩和經濟過熱的憂慮,相信也較能對應國際形勢的變化。新一年的工作目標著重固本培元,矯正因為熱錢泛濫的資產膨脹,以及因此引致貧富懸殊等社會不平衡,減低矛盾的積聚和爆發,這些目標是顯而易見的。
《香港經濟日報》的社評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關宏觀經濟政策的用字,仍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但卻強調“好字當頭”,內涵與去年大不同,促轉變、調結構的頻密微調成主導。社評認為,中央只訂8%的增長目標,就是不想刺激各地“求快”之心,因中央今年最重要目標是“求好”。而且今年國家財政支出方向亦明確調整,有保有壓,嚴控重復基建,加大投向“三農”、民生、社會事業等民生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