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合作”拼“新南向”,發展契機還是新“錢坑”?
【兩岸快評第984期】
圖片來源:港媒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近日在臺灣中時電子報發文指出,“供應鏈重組”是近期民進黨當局相當著力的議題。9月4日,臺灣方面與“美國在臺協會”共同舉辦“重組供應鏈:促進理念相近伙伴間之韌性論壇”。民進黨當局近日又宣布成立“臺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平臺,目的在尋找所謂“臺美公私部門在美洲和新南向國家基礎建設合作的機會”。
從中不難看出,民進黨當局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是以為臺灣有本事參與“去中國化”供應鏈的打造,讓臺灣的產業發展和經貿往來逐步與大陸“脫鉤”。
龐建國指出,新冠疫情爆發后,西方某些國家發出了“重組供應鏈”的聲浪,美國基于遏制中國成長發展的立場,更是極力串聯其他國家,倡議供應鏈“去中國化”,不要過度依賴中國大陸。
但是到目前為止,成效并不明顯。道理很簡單,產業發展和經貿往來必須考慮成本和市場競爭力,這就必須依循經濟規律,而不是政治操弄。美國倡議重組“去中國化”的供應鏈基本上是政治操弄的思維,畫大餅的味道比較濃。所以,國際上的反應并不熱烈。
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當局卻出人意料地表現出了熱情。據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宣稱,臺灣將全方位投入“供應鏈重組”,主要包括臺美經濟合作和“新南向政策”。
原因自然是民進黨當局甘作美國棋子和跟班,妄圖以緊緊跟隨美國腳步換來所謂美國支持。對美國而言,多了一個牽制中國大陸的幫手。而民進黨打的算盤是,除了可以貫徹“聯美抗中”路線,還可以重新包裝已經遭到挫敗的“新南向政策”。
據臺媒報道,眾所周知,民進黨當局的“新南向政策”早已奄奄一息,原本打算拓展與東盟國家、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經貿合作,但由于遭遇種種困難,新南向辦公室已在2017年悄悄裁撤。如今民進黨當局又想借所謂“臺美合作”爭取“新南向”國家的基礎建設商機,這不過是讓已穿幫的“新南向政策”再加件國王的新衣罷了。
至于所謂“美臺合作”,以特朗普的商人屬性,與美國合作的代價恐怕不便宜。民進黨當局財政主管部門負責人蘇建榮出席了“臺美合作”記者會,表明這場合作中臺灣的角色不光出技術,還要負責出錢。臺灣官員強調這是互惠雙贏,但從民進黨當局宣布開放美國含瘦肉精豬肉,卻換不到“貿投架構協定”來看,互惠是假,惠美才是真。當“新南向政策”的狗尾,被拿來續美國“印太戰略”的貂,臺灣可能淪為出錢卻拿不回本的冤大頭。而未來“臺美合作新南向”,恐怕不是臺灣經濟的新契機,而會淪為一個更新的燒錢大坑。(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