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說好的“民主”與“進步”呢?
民進黨全稱“民主進步黨”,曾期許以“民主”“進步”為臺灣政治帶來新局面,并成功從“街頭力量”轉型為進入體制的在野黨,兩度變身為“執政黨”。2018年,臺灣再度進入“選舉年”,年底有九項公職人員選舉,令人眼花繚亂。外界形容“臺灣每四年有兩年在選舉,兩年在準備選舉,真正做事的只有‘準備’選舉的第一年而已”。如此頻繁的選舉讓不明真相的群眾云里霧里,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去分析,能幫助大陸民眾更好的了解臺灣政治的運行模式。
以傳統上“綠大于藍”的宜蘭縣為例。在其他候選人都退出競選之后,唯一候選人陳歐珀應成為當然的宜蘭縣長候選人。吊詭的是,縣議長陳文昌率領多名黨籍議員要求黨中央暫緩提名,另一派系的代理縣長陳金德也不力挺陳歐珀,提名事宜一直延宕,這不禁令外界驚訝,這就是講究“程序正義”的民進黨么?“民主”的政黨就能因為縣議長的反彈而暫停甚至是變更已經確定的結果?
同樣是在宜蘭縣,深綠色彩明顯的地方醫院院長陳永興出席“時代力量”選舉場合時說,民進黨陳定南執政時宜蘭縣是一個“綠色的圣地”,執政久了,民主、進步的力量開始退潮。“民主”、“進步”合起來剛好是民進黨的全稱,因此有分析稱他是諷刺民進黨已經失掉了“民主”與“進步”,需要其他政黨來繼承。
關于民進黨“丟掉民主”的批評不止這一遭。去年民進黨的“勞基法”修法引來普遍抗議,幾位聽從民意的“立委”被黨團處分,甚至必須離開原任委員會。不少團體公開支持被處理的民進黨民意代表,或許他們才是代表了民意,而蔡英文不過代表了自己,正如長期支持民進黨的民調專家游盈隆公開批評的,蔡英文“無視黨內民主”。
日前,民進黨當局發放給全臺鄉鎮市公所1000萬元新臺幣的特別款項,雖然言明“與選舉無關”,但是在選舉年突然發出“大禮包”還是被質疑“賄選”。這不禁讓人感慨,無論曾經多么自詡“進步”的政黨最后都要算計選票:總有些人選前算選票,選后算位置,“民主”和“進步”不過是浮云,權力和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作者:李東海,四川省臺灣研究中心)
(本文系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