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正當轉基因食品是否危害健康的議題在大陸發酵之際,臺灣島內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再一次浮出水面。繼毒淀粉、塑化劑、假臺灣米、胖達人香精事件之后,島內又發生“大統長基”油品名稱與內容不符以及造假事件,其數量之大,涉及受眾之廣,致使臺灣民眾再度關注食品安全相關議題。
臺灣老字號大統長基公司生產的多種油品近日被查出造假。(圖片來自臺媒)
臺灣大統長基“黑心油”事件爆發
大統公司是臺灣老字號食用油廠商,成立36年來,主打中低價位策略,在臺灣市場占有率約10%。現今,大統在市面上銷售的油品已達近百種。
據臺灣媒體報道,近日,臺灣大統長基食品公司繼花生油、橄欖油、葡萄籽油、胡麻油等油品被查出造假后,18日,辣椒油也被爆是用色拉油與香精、色素勾兌而成。完全沒有天然辣椒成分,大統長基公司生產的食用油品約百種,違規品項已超過半數,截至臺媒19日報道,該公司生產的11類油品除色拉油尚未查出有問題外,其它10類油品都存在問題,等于說逾9成是黑心油。消息一出,震驚全島。 【詳細】
臺南市臺糖量販店18日將大統油品全部下架封存。(圖片由臺糖提供)
問題油事件在島內引發強烈不安
大統問題油事件如滾雪球,在臺灣引起軒然大波,民怨沸騰之下,臺當局迅速對相關企業進行了勒令停工,產品下架,巨額罰款等處分,臺當局衛生主管部門初步對大統長基公司開罰2520萬新臺幣,這是島內衛生機關對單一食品公司開罰的最高金額。臺灣各界人士、媒體也紛紛對此表示譴責。 【詳細】
重罰與譴責是否能夠解決問題
在資本逐利的基本動力驅使下,會爆發大統假油案,實乃意料之中事。當美國華爾街設計各種價值不實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引誘無知投資者上當,并終而導致全球性金融海嘯;當美國國會議員可以為了黨派利益,無視國債可能違約并對債權人造成損害,我們又有什么道德制高點來譴責大統公司追逐利潤?道德約束其實是無力的,解決之道只有訴諸法治。 【詳細】
媒體呼吁理性看待
臺灣是個媒體發達的社會,于是一如往常地,問題油事件后,島內“立法委員”及所謂的名嘴又開始爆料。在滿天飛的關注和爆料當中,難免有聽風就是雨的謠傳,臺灣佳格公司“得意的一天”品牌就躺著中槍,受負面信息影響股價暴跌。對此臺媒呼吁,食品安全問題的看待要理性,以免加深民眾的恐慌心理,畢竟消費者一旦形成某公司造假的印象,要回復舊有的信賴感,不是那么容易。【詳細】
未來應如何改進制度保證食品安全
面對一再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除重罰之外,媒體建議臺當局完善食品的“生產履歷”制度,即食品的生產來源“可追溯”,追蹤食品在原料成份、生產、加工處理、流通、販賣、日期等各階段的資訊,并且標示在產品上。這個制度建立后,一方面可讓消費者了解食品的相關成份與使用年限;另一方面,一旦食品出現問題,可立即依據相關資訊,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并且加以妥善處理。 【詳細】
【結語】
大統假油的問題絕對不只是黑心造假、牟取暴利的法律問題或是道德問題,因為大米、淀粉、食油不僅是人們每天煮食的必需物,更是許多加工食品的主要原料,倘若這些食物原料發生問題,添加了有害有毒物質,人體長期服用,后果不堪設想。這也恐怕是島內民眾憂慮恐慌情緒不斷蔓延的根本原因,即使臺當局祭出島內破紀錄的開罰記錄,仍然不能免除公眾的擔心,未來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的完善也進一步被提上日程。 【詳細】
臺當局重拳懲治:
各方反應:
治標不治本:
觀點評論:
制度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