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科舉制度之剎車與慣性
汪毅夫。(香港中評社資料圖)
香港中評社23日發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文章,以下為內容摘編。
1905年,清廷下詔:“自丙午(1906)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皇帝老兒一道詔令(人咸謂這是“罷廢科舉”的詔令),給古老的科舉制度剎了車。吾人讀史,對此不免好奇:剎車是否會有空檔?是否會有類似科舉考試的考試來頒發舉人之類的證書?
我注意到,詔令停止鄉、會試,停止歲、科考試,卻不涉及停止貢生、孝廉方正的考選。果不其然,我在《(北京)漳郡會館錄》看到1906年以后、看到己酉(1909)貢生林崧盤、廖上欽等18人的記錄。另看到宣統元年(己酉,1909)和庚戌年(1910)的“孝廉方正”王履亨、魏夢云等11人的記錄。我又從《文壇雜憶》(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版)看到《也談末代舉人》,文稱:“汪采白先生于宣統二年畢業于兩江師范學堂,部試獎給舉人。同時吾歙郭成沛、曹毓琪二先生亦皆于是年畢業于兩江師范學堂,部獎給舉人,授部司務。宣統三年,邑中汪詠典、張季超二先生仍參加部試,獎給舉人。汪系安徽優級師范選科畢業,張則是日本明治大學畢業,回國部試,而同時受獎的。姜丹書翁求學于兩江師范學堂,低汪采白一班,故宣統三年正月方赴京參加學部考試,為宣統三年舉人,姜翁有文詳記此事”。看來,部試(學部試)也在春季舉行、也可稱為春闈,大概相當于禮部試(會試),但它考選的卻是舉人。
科舉制度罷廢后的相關情形、科舉制度剎車后的慣性運行,應該也是科舉制度史研究的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