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潤梅:“民意牌”拒絕“九二共識”行不通
近日,蔡英文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針對有關是否同意限期內(nèi)接受“九二共識”的提問,宣稱“臺灣是民主社會,民意走向非常重要,政治領導人的決定必須遵循民意”,“設定期限,要求臺灣‘政府’違反民意去承受一些對方設定的條件,其實可能性不大”。言下之意,蔡英文主觀認定臺灣民意不接受“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其作為民選領導人不可能違背這一民意,無法接受“九二共識”。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曾潤梅26日在華廣網(wǎng)發(fā)文指出,如果說,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時還扭捏作態(tài),試圖以“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達成的求同存異的若干共同認知的歷史事實”來營造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九二共識”的模糊空間,那么《華盛頓郵報》專訪就是蔡英文首度公開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如果說,蔡英文的520就職演說是一份“未完成的答卷”,那么《華盛頓郵報》的專訪就是蔡首度公開表態(tài),她已選擇交卷,不準備完成那份答卷,不會就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系性質(zhì)這一根本問題作答。
蔡英文為什么選擇以“民意牌”來公開拒絕“九二共識”?因為蔡認為,美日等國一再宣稱“兩岸關系的發(fā)展必須尊重臺灣民眾的選擇”,拿民意說事能爭取更多的國際同情與支持;因為蔡認為,“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爭取臺灣民心是大陸一貫對臺政策,拿民意說事可讓大陸“投鼠忌器”。但問題的關鍵是,何謂臺灣民意?蔡英文的個人意志是否就代表了臺灣民意?蔡主觀認定的“臺灣民意”是否就是真實的臺灣民意?臺陸委會近日所做民調(diào)顯示,80-90%的臺灣民眾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希望兩岸制度化交流機制持續(xù)。臺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所做民調(diào)顯示,支持“九二共識”的民眾為40-50%,反對者為27%。臺灣競爭力論壇7月初公布的民調(diào)顯示,認為蔡英文應接受“九二共識”以穩(wěn)定兩岸關系的比例占47.5%,不支持者為32.3%。可見,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才是臺灣的主流民意,蔡英文扭曲民意,拿民意當拒絕“九二共識”的“擋箭牌”與幌子,只會陷民意于不義,陷民意于危險境地。
“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就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這不是大陸單方面強加給臺灣的,也不是民進黨單方面說要不要的問題,更不是蔡英文想不想繼續(xù)答題的問題,這是歷史存在、國際存在、法理存在以及兩岸現(xiàn)實存在,這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必答題”。
從歷史上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雖然經(jīng)歷過短暫的外國殖民統(tǒng)治,但絕大多數(shù)時候處于中國政府的有效治理之下,從未以一個“獨立國家”的面貌出現(xiàn)過。從國際上看,以聯(lián)合國為代表的絕大多數(shù)國際組織以及世界主要國家均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認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并秉持一個中國政策發(fā)展與臺灣當局的非官方關系!澳虾V俨冒浮币矒(jù)此將臺灣認定為中國臺灣當局。從法理上看,臺灣當局自己的相關規(guī)定規(guī)范與相關文件都明確將兩岸關系定位為“一個國家、兩個地區(qū)”。從兩岸的發(fā)展現(xiàn)實來看,臺灣問題是中國內(nèi)戰(zhàn)的遺留問題,1949年以來,盡管兩岸尚未統(tǒng)一,但“兩岸同屬于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1990年以前,臺灣當局一直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反對“臺獨”。1992年,海協(xié)會和海基會授權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了共識,為兩岸關系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基礎。2008年以來,兩岸雙方在確認“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開辟了兩岸關系和發(fā)展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性進展。蔡英文公開拒絕接受“九二共識”根本就是“蠻橫掀桌”的節(jié)奏。
“九二共識”是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共同政治基礎,也是兩岸關系現(xiàn)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陸堅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系及開展兩岸黨際交流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不會因臺灣政黨輪替而打折扣。但是,民進黨卻一直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并以民意作為與大陸對抗的借口與籌碼。不僅如此,民進黨當局還一再宣稱“臺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并積極從政治、經(jīng)濟、文教等各個領域推動“去中國化”,弱化和切斷兩岸的歷史連結,這勢將增添兩岸關系未來發(fā)展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