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流系是民進黨全代會的最大贏家嗎?
民進黨第17屆全臺黨員代表大會于2016年7月17日在臺北市上演。這是民進黨重返執政之后,黨內首次進行權力再分配,包括黨內權力核心中執委、中常委等改選事宜同并舉行,民進黨各派系角力不斷,競爭異常激烈。由于新潮流系在此次全代會的中執委改選中,一共拿下30席中執委,并在隨后票選的10席中常委選舉中拿下3席中常委,被外界和媒體普遍視為是此次全代會權力改組中的最大贏家。
新潮流系確實在此次全代上展現出強大的政治實力,再次證明該派系是民進黨當之無愧的最大派系。這一點毫無疑義。但新潮流系并非是這次全代會的最大贏家,它在民進黨本次權力核心重組中的表現只能說沒有丟分,很好地維護了自己的基本盤,特別是相對于謝系、蘇系等民進黨傳統重要派系的不斷式微與衰落,新系的表現當然還算不錯,但相對于“正國會”(前游系)的強力崛起,新系也只能算是表現平平而已。因此,所謂新潮流系是此次全代會的最大贏家,只是外界的一個表面觀感而已。
事實上,在民進黨權力核心決策機制的中常委之10席票選中,新潮流系也只是取得了3席,即屏東縣長潘孟安、新北市議員沈發惠、臺南市議員林宜瑾等。而在上一屆2014年民進黨全代會的中常委選舉中,新潮流系也有鄭文燦、吳思瑤等2席,而在上上屆2012年民進黨全代會的中常委票選中,新潮流系也是取得3席的佳績。
新潮流系之所以能夠取得在中執委及中常委取得優勢,其關鍵原因還在于該派系在臺灣地區縣市首長中占有絕對的優勢。以目前民進黨各派系在臺灣地方各縣市執政的現況來觀察,新系就擁有高雄、臺南、桃園、屏東、彰化、云林等,而新系對臺灣地方縣市的優勢是從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之后就確立起來。在民進黨的派系政治角逐中,長期以來,通常只有新潮流系與反新潮流系之泛稱,其原因就是新系長期在民進黨內部的勢力過于強大,自然引發了其他派系的忌憚與不滿。以今年5月民進黨各縣市的黨部主委改選為例,新系具有重要指標意義的新北市及臺中市等主要縣市的黨部主委選舉中之所以失利,主要原因就是新系遭到了來自包括游系、謝系等其他派系的聯合反擊。因此,新系在此次民進黨權力改選中能夠拿下3席中常委,本身就是新系實力強勁的自然體現。
而在本次全代會權力核心重組中,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民進黨傳統重要派系的發展面臨非常明顯的分野現象。傳統的民進黨重要派系如謝系、新系等開始走向衰敗的跡象,特別是謝系的實力衰落非常明顯。謝系之前在民進黨權力樞紐中一直擁有自己的派系優勢,無論是2014年還是2012年,謝系都擁有2席中常委,但在本次改選中謝系則是落得直接掛零的下場,其影響力嚴重不滑。雖然與謝系的內訌不無關系,但核心還是該派系實力下滑。而蘇系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蘇系雖然能夠勉強保住1席中常委,主要還是得到了來自新潮流系的配票和贊助。而謝系和蘇系勢力衰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這些傳統派系由于在地方上沒有取得執政縣市的主導權,其派系發展的限制和障礙自然不小。
而在本次全代會上最大的贏家無疑是“正國會”,也就是前游系。游系能夠逃避傳統民進黨派系不斷式微的命運,反而能夠逆勢崛起,主要原因就在于游系與新系一樣,也有地方執政的優勢,包括林佳龍在臺中市以及林佑昌在基隆市的執政,都給游系的反彈提供了利基點。當然,也與“太陽花學運”之后,臺灣社會民意的某種轉向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尤其是林佳龍不但具有強烈的政治企圖心,而且逐漸取代游錫堃成為該派系的實際運作者,為游系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而反觀新系,當然勢力強勁自不待言,但新系未來的挑戰也不可謂不小,在目前蔡執政團內部,新系當然擁有最大的資源,而在民進黨內反新系的氛圍一直存在。這當然是無法回避的。同時,現階段新系本身內部的凝聚力及向心力已大不如前,新系內部諸侯及地方要角的爭斗自然不可避免,包括南部的菊系、賴神等與北部新系之間的競合關系等都非常復雜。因此,新系未來發展還需要持續觀察。(作者陳先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長、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