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深:臺灣青年應參與到兩岸和平發展進程中來
4月25日,中共中央臺辦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與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共同舉辦、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協辦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發布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南京舉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劉國深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上提交論文《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回顧與展望》,摘編如下:
過去兩年臺灣內部政黨政治格局出現了不利于國民黨的新態勢,其中既有國民黨內部不團結的問題,也有國、民兩黨民意支持度消長的因素。民進黨策動的“反服貿運動”暫時阻滯了兩岸簽署協議的進程,國民黨也因氣勢衰落而在九合一選舉中受到重挫。臺灣局勢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程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形勢也不是那么悲觀。對于“獨派”人士來說,“反服貿運動”雖然讓他們興奮不已,但絕非他們理解的“臺獨”運動的勝利,“法理臺獨”的結構性限制基本不變。
大陸方面有一些人因此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前景產生悲觀情緒,不難理解;但臺灣藍綠消長將如同潮汐一般,這就是臺灣政治的新常態。對于更多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支持者來說,國民黨一時的衰敗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長期性和復雜性,不應該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過程抱持過度急切的態度。總之,我們既要看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面臨的困難,也要看到已經取得的成績和總體的發展趨勢。我們不能因為暫時的曲折就否定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戰略的合理性。相較于朝韓關系,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經令國際社會廣泛稱羨。
10年前的“胡連會”達成的“五項愿景”目前大部分都變成了現實,從兩岸關系發展的歷史來看,過去10年的兩岸關系發展已取得相當大的成就。當年提出的“五項愿景”大部分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兩岸民眾是最大受益者。兩岸和平雙贏、良性循環的目標已初步達成。一是兩岸兩會恢復協商談判,簽署了23項交流合作協議;二是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目標也取得重大進展;三是臺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也取得多項進展;四是國共兩黨之間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已走向制度化。當然,我們并不諱言,兩岸之間的結構性分歧和矛盾不容易在短期內解決,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五項愿景”中的“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目標雖然還沒有達成,但雙方的敵對氛圍已明顯降低。實際上兩岸現在用“政治對立”來評價也已不完全準確了,“政治對立”中已有“政治對話”,兩岸公權力部門也有不少政治合作,如兩岸事務部分主管直接交往,已經超越了兩岸專家學者層級的合作。我們要歷史地、發展地、全面地、辯證地回顧和評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10年成效。
我們要從中國和世界發展的大格局看待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陸和臺灣這兩個中國子系統的和平穩定與發展需要兩岸和平穩定,中國的和平發展也是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在北京共同發表“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不僅標志著國共兩黨將近60年的敵對關系轉型了;2008年5月以后,兩個中國人政權之間的互動關系模式也轉型了。恰如胡連會共同新聞稿中所說,“和平與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潮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利益”,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得到國際社會一邊倒的支持的贊賞。
我們此時一道紀念“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發布10周年,非常及時也非常必要,我們既要從國共兩黨的視野評價它,也要從兩岸公權力部門的視野評價它,更要從兩岸人民福祉的視野來評價它。國共兩黨關系的轉型,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奠定的重要的基礎,即使民進黨在臺執政,也無法擺脫國共合作的強有力制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也給予兩岸公權力的穩定發展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兩岸政權對立的強度大大降低了,這樣的變化決定了即使民進黨2016年在臺執政,也很難選擇升高與大陸武力對抗的政策,曾經的“烽火外交”沖突政策不僅得不到臺灣內部的支持,國際社會也不能容許民進黨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現狀。
10年過去了,兩岸關系的內外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兩岸關系的一方,中國大陸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中國大陸在兩岸關系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更加鞏固。臺灣任何政黨不能無視兩岸這樣的實力變化,中國大陸方面在兩岸和國際上政治地位的大幅提升,已大大提升了大陸方面在處理兩岸事務問題上的自信心。
臺灣依然沒有遂行“法理臺獨”的條件,當然,兩岸目前也還不具備最終解決政權對立的客觀條件,“兩岸同屬一國”的法理和政治現狀將是兩岸雙方可以接受的底線。兩岸人民都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政治分歧,海峽兩岸雙方彼此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在和平的環境中共同發展,縮小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差距,爭取實現最終完全的統一。
對于2014年春天的“太陽花運動”,我們要全面分析它背后的原因,臺灣內部的因素是主要,兩岸關系只是表面的理由。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就是給兩岸年青一代創造更好的條件生活在一起,在兩岸最終完全統一的進程中,臺灣青年群體是中國青年群體中平等的一部分,同樣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要更多地了解年青人的需求,更多地發揮他們正能量。要歷史地、發展地、全面地、辯證地看待臺灣青年群體的角色與功能,切勿為一時的現象所迷惑。
對于大陸方面來說,我們必須體認到,“沒有參與就沒有認同”,我們在兩岸共同參與領域的潛力還很大。當然,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長期的、艱苦的政治工程,兩岸共同參與也要循序漸進。大陸方面要更好地理解、諒解、尊重與包容臺灣青年群體,要展現出更大的自信和格局。當務之急是要研究如何讓臺灣青年群體有機會參與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中來,如何讓臺灣青年分享大陸發展的機會、利益和榮耀。相信經過更加常態化的共同參與,臺灣的年青人的兩岸態度傾向是可以改變的。
綜上所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總體趨勢是好的,臺灣任何政黨執政都難以改變這樣的趨勢。無論哪個政黨在臺執政,都必須切實解決臺灣的民生發展需求問題,沉默的臺灣大眾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終級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