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欣:一年后 太陽花陰影猶在
香港中評社3日發表紀欣的評論說,臺灣太陽花學運已結束一年,但其影響不僅猶存,還在繼續擴大中。
在政治方面,太陽花斗臭了馬英九、國民黨,造成綠營在去年底“九合一”選舉中大勝,目前有6成以上的選民認為蔡英文將當選“總統”;號稱超越藍綠的柯文哲罵盡天下人,卻總能安然無事;公民團體紛紛組黨、組政團,搶奪2016“立委”席次,造成民進黨人人自危,但不論結果如何,綠營政治版圖顯然將更為擴大、意識形態更傾向“臺獨”。
太陽花讓國民黨輸了選舉,丟了執政優勢,換了黨主席,國民黨內斗爭卻有增無減,失敗主義讓同志出走、低迷氣勢讓黨員惶惶不可終日。親民黨力圖再起,不惜與柯文哲合作,卻有失去黨格之嫌。新黨得票率始終未見起色,要在2016一舉跨過政黨門檻,恐怕得經過一場硬仗。有人說,藍營應另外組黨,宣揚核心理念,不過,坦白言之,除非主流民意轉向,否則藍營根本沒有能力組織第三勢力。
兩岸關系方面,太陽花讓服貿協議至今未能生效,ECFA后續談判幾乎停頓,但它更深層的影響在于讓“捍衛臺灣的主權和民主”更深入人心。就是在這樣的政治生態下,蔡英文表示要“鞏固國家主權”,柯文哲公然提出“兩國一制”,而國民黨除了繼續堅持“不統”外,還強調“尊異”。
“兩國一制”一語道破柯文哲的核心理念:海峽兩岸是兩個國家;大陸應像臺灣一樣實踐西方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只是,這兩點都站不住腳。
首先,不僅兩岸各自的法律都明文,兩岸在一個中國框架之下,國際上更始終嚴格執行一個中國原則。任何政治人物都不應信口開河,提出違憲違法之論,誤導臺灣民眾走向一條危險的不歸路。
其次,經過一年,吾人對學運領袖們的為人及政治動機,太陽花所帶來的社會暴戾之氣,以及對臺灣民主法治的破壞,有了較全面的了解,也更不認為太陽花有資格大打“民主牌”。何況,臺灣憑什么議論大陸該實行的制度?民主的ABC在于尊重不同的思想與生活方式。大陸方面已一再強調,尊重臺灣民眾選擇的現行制度及生活方式,臺灣人難道還要加入西方國家打著民主旗號,到處搞顏色革命的行列,等著遭到嚴厲反撲嗎?
當然,太陽花有其土壤,非一夕長成。它在李扁20年的“去中國化”下生根發芽,過去7年馬當局雖很努力地改善兩岸關系,卻因堅持“一中各表”、“維持現狀”,始終無法導正民眾積非成是、混淆不清的國家認同,加上美日為強化其“以臺制中”的戰略,不時對臺獨運動推波助瀾,供給養分,使其更加茁壯。
歷史一再證明,兩岸命運休戚與共,兩岸關系決定著臺灣的前途,吾人必須走出太陽花的陰影,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并尋求合情合理的解決之道。(作者系臺灣觀察雜志社社長、原中國統一聯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