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野:國民黨兩岸政治愈來愈保守
香港中評社3月15日發表文章說,臺灣政治大學研究員吳東野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表示,兩岸統合、“一中三憲”的真義是,如果兩岸未來不再沖突戰爭,經過和平的途徑,慢慢往“統”的方向走,合情合理安排臺灣現在的政治地位,簽訂和平協議。和平協議就是“第三憲”,各自憲法照常運作,臺灣永遠不會“獨立”,將來往“統”的方向走,讓大陸認定臺灣是不會走向分離的,臺灣不獨立,大陸也不會動武。
吳東野表示,兩岸政治關系怎么樣做合情合理的安排?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分裂國家或地區,當經濟狀況這樣密切,交流這樣密切下,政治關系卻不動,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和諧,但是看不出兩岸有要政治對話的跡象。當然我們可以說有兩岸互信不足、是不是要先設代表處等很多問題,目前的困境雙方都有責任。
吳東野說,臺灣方面的責任在于,李登輝上臺以后,對國家認同有分歧,臺灣意識被提高,民調中有很多人不敢表達自己是中國人,使得這一代人認同愈來愈下降,任何人當政對與大陸的關系,在政治意識型態上都非常謹慎,戒慎恐懼,首先是在思想上沒有辦法突破這一點,整個臺灣陷入這樣一個思維上的困境。
吳東野說,困境第二個原因在于,臺灣“統獨”多年來的分歧太厲害了,已經變成情緒化,沒辦法去思考未來整個中國的走向、臺灣可以怎么樣參與中國夢和如何融入、以及臺灣自己未來的發展。兩岸分成兩個實體,我跟你不一樣,兩岸經貿已經么密切,但是兩岸政治關系卻沒有辦法來搭配,民進黨如果不能覺悟,這個困境就很難去突破。
吳東野說,國民黨這幾年也已經愈來愈沒有靈魂了,在兩岸經濟上的立場相對比民進黨更開放自由,但是在政治方面卻愈來愈保守,跟民進黨走的路相同,在王郁琦去大陸前,“立院”藍也跟綠一樣,要求王郁琦不可談兩岸政治議題。
吳東野說,大陸已經釋出非常大的善意了,我們可以去談,談并不是問題,關鍵是談要有準備,要有論述,對方已經準備萬全,都有配套措施,臺灣現在是個分裂社會,要怎么去跟對方談?前方打仗、后方扯后腿的談一定是輸的,國民黨的膽子很小,沒有辦法去突破,但執政黨必須為未來的發展負責任。
吳東野說,對于兩岸政治關系困境的解決,教育上要回歸正常,政治上藍綠都要對臺灣利益有整體思考,對大陸在可長可久的和平環境下,爭取時間來換取空間,大陸也是會變,如果沒有抓住時機,他對未來是比較悲觀的,可是臺灣人還在醉生夢死,對于國際觀沒有去思考,年輕一代如果也不去思考,那就是大問題。
吳東野說,臺大教授張亞中花了很大的心思提出兩岸“統合論”,希望找出一條路徑,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這個議題,這個藥方有 一天會有人拿來用。他認為,大陸對于合情合理安排已經有底案了,現在是臺灣怎樣去跟大陸談,需要去爭取,應該要主動,如果是一直退縮,就沒有本錢去跟對方爭,全球化時代應該要去塑造雙贏、可長可久的局面,對臺灣有利,對大陸有利,但不影響臺灣的生活方式制度,慢慢讓兩邊趨同,自然就會結合在一起,跑不掉的,現在有時間可以爭取更好的方案,臺灣一定會比香港還要好。
吳東野說,國民黨與民進黨不是沒有用心研究兩岸未來的發展,但是實際從政的人沒有太多思考的空間,能夠幫助的智庫人士努力并不夠,那些人士總是先講大陸要先給臺灣什么東西,然后才能來談,但是臺灣要去談必須要先有一套論述方案;兩黨對“一個中國”都非常謹慎,陷入窠臼,民進黨甚至連“九二共識”都不承認。但是國民黨現在也怕談,因為選舉緣故怕被質疑陷入“一個中國”的框框,只把心力放在經濟上,政治上非常小心保守,可是時間不在我們這一邊,馬英九任期還只剩兩年,如果沒有掌握到機會,下一任就更難了。
吳東野說,兩岸是要統一的,但是統一之前一定要有好的鋪路造橋,讓路可以很順利地走過去,應該可以去思考“一中三憲”的思維,其實這不是去說兩個國家。真義是,如果兩岸未來不再沖突戰爭,經過和平的途徑,慢慢往“統“的方向走,合情合理安排臺灣現在的政治地位就是這一條路。
吳東野說,據他的觀察了解,大陸擔心“一中三憲”會不會走向“臺獨“,不會,因為這是過渡時期,臺灣與大陸簽訂和平協議,和平協議就是“第三憲”,各自憲法照常運作,協議中最主要的意涵是,臺灣永遠不會走獨立,將來往“統“的方向走,讓大陸認定臺灣是不會走向分離的。臺灣不獨立,大陸也不會動武,后續建立軍事互信消除敵意,兩岸在國際空間多方面可以合作,雙方來談臺灣在國際空間合情合理的安排,對話合作,透過長期談判建立更多的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