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權:蘇貞昌親自向大陸宣示其“臺獨”立場
蘇貞昌在主導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討論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中,雖然遭受挫敗,其所制定的綱領性文件由原定的“總結報告”被貶為不具約束力的“檢討紀要”,但畢竟也拒絕將謝長廷和林濁水兩委員分別提出的“憲法各表”和“凍結臺獨黨綱”的建議列入其中,算是“大輸小贏”,因而就像魯迅筆下的阿Q“精神勝利法”那樣“自我感覺良好”,自以為是打了一場大勝仗,趾高氣揚也得意洋洋。因此,他在通過“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的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結束之后的首次透過媒體“亮相”,就是選擇了臺灣“中央廣播電臺”,似是要向對岸“示威”:民進黨就是要死抱“臺獨”立場不放,根本不在乎是否要“縮短最后一里路”。
《新華澳報》15日發表富權的文章指出,實際上,臺灣“中央廣播電臺”的前身是中國廣播公司的海外部,過去長期借由美國的經費和技術支援,長期對中國大陸廣播,進行“反攻大陸”的“心戰”,甚至受軍情機構的委托,向潛伏在大陸的特務播發聯絡密碼電報,并長年受“自由亞洲電臺”、“美國之音”等反華反共媒體委托,向中國大陸轉發其短波節目。在民進黨執政期間,陳水扁還進一步要求“中央廣播電臺”向大陸行銷所謂“民主、自由、人權”,并轉播“法輪功”電子媒體的節目。馬英九就職后,“中央廣播電臺”停止了對大陸的“心戰”節目,并作為臺灣與大陸臺商、臺干、臺生、臺屬的聯絡橋梁,還大量播出有關正面宣揚兩岸交流的節目。在大陸仍有不少人不會上網,或是在上網時不會“翻墻”,而電臺短波節目卻是只需一臺收音機就可收聽得到的情況下,“中央廣播電臺”就成為大陸聽眾知悉臺灣資訊的重要渠道。當然,“中央廣播電臺”仍然堅持向大陸聽眾轉播送由“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制作并委托的“法輪功”節目,及灌輸“民主、人權”的理念。
蘇貞昌曾任過“行政院長”,當然知道當時屬于“行政院新聞局”管轄(現在轉由“文化部”管轄)的“中央廣播電臺”的功能及作用,因而他在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就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作出初步結論之后,就專門挑選了這家可以滲透并深入大陸地區以收聽電臺為接收資訊源的民眾的電臺,作為他的“首次亮相”的“平臺”,就是要透過“央廣”,向大陸聽眾以至是大陸高層,表達其堅持“臺獨”立場死抱不放的頑固態度。如果說,“二零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是對民進黨員及臺灣民眾宣示民進黨仍然堅持“臺獨”立場的話,蘇貞昌挑選“央廣”作其專訪,就是正式并親自、直接向大陸方面宣示其“臺獨”立場,并表達了拒絕進行民共交流的態度,頗有點“化被動為主動”、“搶占道德高地”的意況。——你不是提出進行民共交流必須遵守承認“一中”、放棄“臺獨”的前提嗎?我卻根本就不稀罕進行民共交流,因而就更肆無忌憚、有恃無恐地堅持“臺獨”立場,什么“縮短最后一里路”,那根本就不是蘇貞昌的“貨色”。
實際上,蘇貞昌的這個專訪,仍然堅持“臺獨”立場,并不無得意地張揚其拒絕將“凍結臺獨黨綱”建議寫進“檢討紀要”的原因——“民進黨一九九九年發表《臺灣前途決議文》,說明臺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不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前途要由二千三百萬人共同決定”,“去講廢除(臺獨黨綱)做什么?外界總認為要看民進黨宣布統一、放棄臺獨才是新意,省點心思吧,不要老是在這邊打轉。”他在向大陸播發的專訪節目中,如此放肆地宣揚“臺獨”立場,比過去的陳水扁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李登輝、陳水扁等人雖然曾發表過許多“臺獨”論調,但主要還是面向島內或海外“獨派”社團作出的;而直接向大陸宣示“臺獨”立場,蘇貞昌可能是第一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當大陸網友向蘇貞昌互動提問,“愿不愿意破冰登陸?”時,他竟然回答說,沒有冰就不用破了,目前沒有計劃訪問中國,且一切要看對岸領導人,如果老是一堆前提,沒有“興趣”、沒有“趣味”,也就沒有“去”。這就不啻是直接向北京表達了拒絕前往大陸訪問的態度,與民進黨內許多有識之士希望能推動民共交流,實現兩黨領袖會面的訴求背道而馳。
照這么說,那個“華山會議”是白開了,那個“討論報告”也是白寫了。因為這是為了摸索尋找進行民共交流的政治基礎而召開的,并也算是認真地討論過,包括謝長廷提出“憲法各表”,林濁水提出“凍結臺獨黨綱”;也包括曾形成了“憲政共識”的共識,當遭到國臺辦批評后,又由蔡英文提議改為“臺灣南部共識”,而且明確說明這是進行民共交流的基礎。蘇貞昌連這個也給拋掉了,這就是他最后的“大勝利”。
在這里,蘇貞昌還玩弄了張冠李戴、偷換概念的把戲。他胡說什么“選舉輸有很多的問題,有人想把民進黨選輸,只有怪罪在兩岸問題。選贏的人占了話語權的一方,就編題目、派責任,有目的的希望民進黨改變某一方面,看慣了國民黨的伎倆。”這就在無視并“不屑”他的競爭對手蔡英文的同時,還把“最后一里路”的結論“栽贓”在國民黨的頭上。實際上,關于民進黨在2012年“總統”大選中失利,是輸在兩岸關系“最后一里路”,民進黨必須調整兩岸關系政策,明明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總統”敗選檢討報告中得出的結論,而這個結論也已成為多數民進黨人的共識,而且也成為民進黨恢復“中國事務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并舉行“華山會議”的政治背景和推動力。蘇貞昌這樣做,顯然是要完全抹殺蔡英文的存在,消弭蔡英文在民進黨內的影響。
但偏偏就是如此,暴露了蘇貞昌自相矛盾的丑態。既然民進黨不是輸在兩岸關系,既然民進黨不需要討論兩岸政策,為何要恢復“中國事務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并舉行“華山會議”?顯然,這是蘇貞昌在民進黨主席選舉即將開打之前,要來個“先聲奪人”,狙擊蔡英文戰略的一部份內容。既此,今后可能還將會針對蔡英文的其他一些改革理念,進行瘋狂抹殺。
這也難怪,倘蘇貞昌不抹殺蔡英文,就將難以打贏民進黨主席選舉這一仗。蔡英文在擔任民進黨主席后,經過4年的努力,將已陷于谷底的民進黨的聲勢一直往上拉抬,還打贏了好幾場地方性選戰。而蘇貞昌接任民進黨主席之后,不但毫無建樹,相反還在馬當局民調如此低迷的情況下,竟然未能按照“此消彼長”的政黨政治規律,將民進黨的支持度搞上去,相反與馬當局成為不分彼此的“難兄難弟”。民進黨主席選戰開打后,只要蔡英文擺出這些鮮明對比情況,就將會令大部份民進黨員懷念在蔡英文主持民進黨那些年的政績,因而希望并擁護蔡英文能“回朝”。這正是蘇貞昌所擔心的。因此,他就要“先下手為強”,搶先抹殺蔡英文的一切功績和在民進黨內的所有“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