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煌:翻修兩岸人民關系條例是王郁琦的使命
臺灣《旺報》9日發表臺灣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的署名文章說,馬英九最近這一波的人事異動并沒有獲得太多的掌聲,特別是“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初在“立法院”的表現,更引來許多冷嘲熱諷。畢竟馬已當了4年的臺灣領導人,不可能完全對鏡子找人,其中的關鍵應在于馬在他的第二任在兩岸關系上想做什么,能為臺灣的和平發展做什么,才能有歷史定位,顯然經過選舉的炒作之后,只能將目光轉回臺灣,大幅翻修《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便成為馬英九第二任初期兩岸關系的主要工作,也成為王郁琦的使命。
文章摘錄如下:
當前臺灣的《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公布于1992年7月31日,至今歷經15次修正,然而由于兩岸關系并沒有出現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所有的修正也多半是技術性、抓漏式的修改;這一點馬英九是當年主其事者之一,因此,對目前的問題也特別清楚。當年的《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在“立法”的邏輯上是以反共意識形態為立場,以保護臺灣地區人民為“立法”的主體,以行政裁量為主保持執行的彈性。現在已無法處理當今已和平崛起的中國大陸及人民。而且該法是以保護臺灣地區人民為目的,但是以歧視大陸地區人民為前提,則既不符合普世價值,更不符合當前的兩岸交流趨勢。尤其該法是以行政裁量為主要手段,其變動性和隨意性比較大,兩岸關系自然就深受臺灣執政的個人或政黨所影響,其結果就必然導致兩岸關系的人治變化,也不符合目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追求。
假如說原來的法律是不符合當前兩岸關系的發展,則保障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臺灣的安全發展不受影響的途徑之一,便是依法而治。而且未來修法的方向,就應該是開放的,公平的和前瞻的。
假如《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的翻修事關馬英九的“歷史定位”,而修法又是以“一國兩區”為立法精神,則在“修法”的技巧上若沒有法律學的背景,一定很難勝任,所以以專長的角度看,新任“陸委會主委”必須是有法律學背景的人,應該是很清楚的。
那么誰適合呢?《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翻修必然是一場艱難的政治競爭,估計在野黨是不可能合作的,所幸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為多數,因此國民黨的“立委”全力支持,“修法案”應可通過,然而從“修法”到“審法”,工作繁雜,當屆的“陸委會”的“主委”就必須代表馬英九承擔大部分的解說和說服的工作,在與黨籍“立委”溝通、說服時,如果沒有“上方寶劍”,“立法”效率曠日廢時,因此王郁琦的法律背景以及常年追隨的經歷,自然就成為不二人選。
對新任的“陸委會主委”,不必從兩岸關系作什么改變,而應該是從翻修和完善《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的角度去期待。所以在“陸委會”搭配的團隊上,必須有新的考慮,才足以因應變局。(作者為臺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