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來:一場低水平的黨主席選舉
華廣網17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研究生張迎來的評論文章分析近日民進黨主席的選舉。文章指出,民進黨黨主席候選人的兩岸政策論述空洞,缺乏寬闊的視野;“卡蘇”成為了本次黨主席改選的唯一主旋律;候選人們對于“民生”問題漠不關心,不難發現,這其實是一場低水平的黨主席選舉。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黨主席改選正在島內進行?v觀這次民進黨黨主席改選,不難發現,這其實是一場低水平的黨主席選舉。
黨主席候選人的兩岸政策論述空洞,缺乏寬闊的視野
民進黨在年初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落敗,輿論普遍認為其兩岸政策無法為臺灣多數選民所認同是主要原因。民進黨內部也發出了調整其兩岸政策的聲音,但透過這次黨主席改選,卻發現5位候選人的兩岸政策論述相當空洞,缺乏具體與大陸進行交流的方法。如蔡同榮表示,“臺灣生存之道,要建立‘國家認同’及加強‘臺灣意識’”,但是究竟怎樣具體的進行交流,卻沒有說明白;蘇貞昌說,未來兩岸交流,“臺灣共識”目標不變,但方法及態度可以改變。但“臺灣共識”又是什么呢?他說的方法和態度可以改變,又是怎樣變呢?民進黨黨主席候選人在兩岸問題上含糊其辭,可以預知無論最后是誰成為黨主席,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都不會出現大的調整。
“卡蘇”成為了本次黨主席改選的唯一主旋律
自從蘇貞昌宣布競選黨主席以來,黨主席選舉的風向為之一變,使得本應是候選人陳述個人政見的黨主席辯論會也變成了“剿蘇”的舞臺。先是蔡同榮翻2010年五市選舉的舊賬,指桑罵槐地說明若黨內皆像蘇一樣“自行宣布參選臺北市長”則黨內必當一團亂,暗指蘇無法擔當重責。之后許信良更是爆出烏龍,指出蘇貞昌擔任臺灣省“議員”期間,堅持時任臺灣省主席的李登輝留在省議會備詢,導致李未能見到獨子李憲文最后一面。整個政見辯論會過程宛如批斗大會,刀光劍影處處可見。面對黨主席選舉候選人的相互攻訐,代理黨主席陳菊不得不站出來呼吁:不要做人身攻擊,希望透過這次黨主席改選,向民眾展現民進黨的格局與視野。不僅在臺上,臺下的人也高舉“剿蘇”的大旗,炮轟蘇貞昌,如“獨派”大佬辜寬敏抨擊蘇貞昌,五市市長選舉時,蘇曾經眼中無黨,現在卻要出來選黨主席,連一句道歉都沒有,實在太過傲慢;政治評論員陳淞山甚至批評蘇貞昌,希望蘇不要成為分裂黨的歷史罪人!翱ㄌK”成為本次民進黨主席改選唯一旋律,表明敗選后民進黨各派只有權力斗爭,而沒有反思,更沒有前瞻性的思維和方向。
對于“民生”問題漠不關心
進入2012年以來,臺灣的民生問題叢生,先是“美牛”問題在島內引發政治風波,之后油、電雙漲引發民怨,近來復征“證券交易所得稅”又在臺灣持續發酵。民進黨作為臺灣最大的在野黨,正值黨主席改選之際,各候選人理應對當前的民生問題提出自己的政見,但令人失望的是,黨主席候選人在這個問題上卻鮮有論述。唯一的論述,也只是對當局施政一味的批判,對于究竟怎樣解決當前的“民生”問題,卻沒有自己的政見。對“民生”漠然以對,這表明民進黨與臺灣民眾漸行漸遠。
作為一個有4成臺灣民眾支持的政黨,民進黨黨主席改選理應是一場有高度、有格局的選舉,但黨主席選舉進行到現在,卻真的看不出有什么高度與格局。這場低水平的黨主席改選,實在看不出民進黨的方向和出路。(張迎來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