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兩岸文化交流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
華廣網16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研究生張迎來的文章分析兩岸文化交流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全文摘編如下:
隨著ECFA的不斷推進,兩岸的交流也逐步由“淺水區”向“深水區”擴展。在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提出要積極擴大兩岸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最近,臺灣海基會會長江丙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相關部門拿出具體的文化交流意見。兩岸部分學者提出了簽訂兩岸“文化ECFA”的建議。由此可見,加強兩岸文化的交流是大勢所趨,在未來的幾年,兩岸文化交流將呈現更加熱絡的局面。筆者認為,兩岸文化交流要特別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兩岸文化的交流要圍繞著“增進認同”這個中心展開。由于長期的歷史隔絕、 “解嚴”后李登輝、陳水扁等“臺獨”勢力“去中國化”的影響,在今天的臺灣存在不少有關認同的錯誤言論,諸如“臺灣民族論”、“海洋文化論”、“臺灣人一貫受外來統治”等。這些觀點似是而非,有意夸大、歪曲、抹殺歷史真相,給臺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要減少這些錯誤言論給臺灣民眾帶來的影響,就要從“增進認同”入手,積極擴展兩岸文化交流。2008年,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后,兩岸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ECFA的實施加強了兩岸之間的經貿關系,可以說兩岸的密切關系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時期。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兩岸在經濟交流方面雖取得一定進步,但這種關系的基礎還是不牢固的。只有加強兩岸同胞的文化交流,增進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擴大兩岸同胞精神上的對話,才能從根本上保持這種密切關系。
第二、要加大臺灣基層民眾,特別是南部民眾參與文化交流的力度。由于受到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臺灣南、北部的差距比較大。就經濟層面來說,南部民眾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于北部,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南部民眾到過大陸參觀、旅游的人數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對大陸知之甚少。就政治層面而言,“北藍南綠”的政治格局在臺灣已經基本定型,南部一直是民進黨的票倉。受到民進黨等“臺獨”勢力的負面宣傳以及“地下電臺”的影響,臺灣南部民眾對大陸存有更多的誤解甚至“懼怕”的心理,因此兩岸文化的交流要特別注意加強與臺灣南部民眾的聯系,使其加深對大陸的了解。
第三、兩岸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要特別處理好細節問題。與兩岸的經貿往來不同,文化交流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細節的問題。由于受到歷史、現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兩岸同胞在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著一定差異。如果不清楚這種差異,不能處理好細節問題,會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這樣不僅不會增進兩岸同胞的認同,反而會擴大兩岸同胞在文化上的隔閡,有違兩岸文化交流的初衷。所以,兩岸同胞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立場上,周密部署、妥善安排,盡最大努力加強兩岸文化交流,處理好細節方面的問題。
兩岸文化的交流不會一帆風順,必會在徘徊中前進。但兩岸同胞畢竟同屬中華兒女,只要抱著尊重彼此的態度,真誠的展開文化交流,必會加強兩岸同胞的精神聯系,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奠定兩岸互信的民意基礎。(張迎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