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錫堂:不提“九二共識” 綠營檢討徒勞無功
民進黨22日提出敗選檢討報告,但未提“九二共識”,僅以“經濟恐嚇牌”一詞取代,顯然仍在避重就輕與迂回模糊。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今天在《海峽導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目前面臨的困境,不論是黨綱教義還是政策路線,都與現實嚴重脫節,也都沒有治理的可行性。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堅持以“兩岸經濟恐嚇牌”一詞取代,凸顯其鴕鳥心態。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22日提出敗選檢討報告,但未提“九二共識”,僅以“經濟恐嚇牌”一詞取代,顯然仍在避重就輕與迂回模糊。尤其把敗選責任歸咎于國民黨與技術因素,文過飾非,閃避問題,根本不承認其否定“九二共識”是導致蔡英文敗選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也不認為黨的兩岸政策路線有什么偏差以至于背離主流民意,顯示民進黨無意修正黨的兩岸政策,也將持續否定“九二共識”。
這樣的態度所厘定的檢討報告,與外界認知有很大的落差,民進黨內部也不盡然人人都能茍同。客觀來說,若非蔡英文臨危受命,民進黨不可能迅速從谷底爬起,強而有力地挑戰國民黨。然而,到了選舉后期,蔡英文卻轉向深綠,不但強烈否認“九二共識”,數次批馬的兩岸政策“傾中賣臺”,更抹黑支持兩岸穩定的企業家,是大陸操作恐嚇牌的打手!
正如許信良所言,民進黨后期選舉的操作,犯了嚴重的戰略錯誤,激起企業界、中間選民,甚至美國的危機感,擔心民進黨上臺將改變兩岸現狀?梢娺x舉戰略出了問題,問題還是在于民進黨的兩岸罩門。因為在深入探討民進黨的兩岸路線中,發現蔡英文卻是連第一哩路都尚未開始,民進黨仍困于毫無彈性的“臺獨黨綱”框架中!
蔡英文的問題在于,她及民進黨菁英認為,只要表面上的調整,不必徹底轉型,更不必處理兩岸罩門,就可以頭過身就過,讓民進黨重回執政。但選舉結果證明,只是表面的擦脂抹粉,或是換了一個令人有好感的領導人,并不足以讓選民對民進黨產生信任感。而民進黨的檢討,還是無法務實面對黨的老包袱,回避了民進黨在“九二共識”議題上犯的戰略錯誤。
再進一步言,兩岸問題是民進黨無法取得人民信任的最重要關鍵,但對于這個問題,民進黨仍然拿不出什么具體對策。現在許多檢討,包括被塑造成反臺商、國民黨的經濟恐嚇奏效等等,其實都是戰術面的問題,真正把民進黨卡住的,是自己認定、也被外界認定的核心價值與基本功能定位。尤其民進黨排斥大陸、拒絕承認其重要性的態度,和當前臺灣人民要生活的現實是脫節的,更糟糕的是,在未來兩岸發展的可能性里,民進黨因而被視為一味阻撓交流的負面因素,失去了產生正面功能的機會。
民進黨目前面臨的困境,不論是黨綱教義還是政策路線,都與現實嚴重脫節,也都沒有治理的可行性。從這個角度來看,民進黨的敗選檢討其實應該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政黨要轉型,而轉型也應當只有兩個重點,其一是政黨角色要重新定位,其二是政黨路線要重新定義。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但并不代表不能正視 “九二共識”。堅持以“兩岸經濟恐嚇牌”一詞取代“九二共識”四字,凸顯綠營鴕鳥心態。民進黨縱使不愿改口承認“九二共識”,至少不能再懼怕念出口。
民進黨檢討報告指出,未來將修正兩岸路線,蔡英文也說,“應多增加對中國(大陸)的交流、了解”,從互動中找出 “面對中國 (大陸)”的方法;綠營愿意跨出這一步,應予以肯定。但“面對中國(大陸)”,終得面對“九二共識”;而在面對“九二共識”時,若仍不肯承認它,恐怕也是徒勞無功。
總之,形勢比人強,民意不可偏,不論民進黨如何“反中”,也必須承認“九二共識”,因為“九二共識”是可以放心的兩岸對話基礎;如果民進黨持續反對 “九二共識”,則必須提出具體可行的替代方案。設若民進黨始終以屁股對著“九二共識”,就肯定不能正面對著大陸,遑論與大陸對話交流。(潘錫堂,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