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民進黨的格局越做越小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經歷街頭抗爭失控的震撼教育,走過對于羈押陳水扁與黨籍縣長是否相挺的進退失據折磨,終于立定志向,決與臺聯黨合辦“民間國是會議”,以響應馬英九會面之邀,并做為民進黨現階段的政治議事主題。
臺灣《聯合報》今天的文章指出,蔡英文這番轉折,令人追想起11年前民進黨為了擺脫“臺獨黨”、“只會街頭抗爭”、“不懂治國之道”的身段與形象,采取一系列大異于往昔的作為,發表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言論主張,為取得執政權創造了雄厚的資本,而于兩年多后完成政黨輪替。現在想要從街頭激情抗爭改弦更張,回到議會路線為主和政策競爭為重的軌道上,是否應回到從前細細思量當年大幅轉轍的壯舉嗎?
文章說,遙想1997到1998年間,臺北市長陳水扁挾施政高民調滿意度的強勢部署競選連任;民進黨發表“開啟全面質量競爭的新時代”聲明,進而發表“不要成為反改革的歷史罪人,不要黑金政治”萬言書;縣市長候選人發表以“平安、清廉、新政府”為主軸的共同政見,而后取得12席縣市長;選后,隨后舉行同樣為期3天的“產業政策研討會”,形成多項扶持新產業發展的主張。
文章反問:經過11年,其間有過8年執政經驗的民進黨,現在的格局更宏偉了嗎?不再“拘泥于意識形態的競爭”而愿和國民黨展開“全面的質量競爭”了嗎?徹底揚棄“黑金政治”而可確保“清廉”了嗎?對于臺灣產業發展有更甚于11年前的全面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規劃了嗎?
做為有執政經驗的民進黨,和11年前慘綠少年時代比起來,心智更成熟了嗎?視野更開闊了嗎?對臺灣社會人民更有責任意識了嗎?文章指出:從民進黨中央、各級民代到支持者的諸多表現看來,以上這些問題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甚至有理想淪喪、清純不再、眼光變窄、格局萎縮及質量退化之虞。
文章表示,民進黨回顧11年前積極洗心革面的氣概,應會興起拾回當年的理想抱負與清純品行并且宏大格局之念吧?經過11年從在野到在朝的攻堅、執政、下野歷程,其間過犯重重、挫敗連連,如今司法纏身、民調低落、士氣低迷,現在應該從歷史中照見自己,并且有所更張了!(作者陳國祥,臺灣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