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雄:民進黨偏離執政主題 缺乏大黨格局
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臺灣安全促進會會長陳茂雄今日在臺灣《蘋果日報》撰文分析民進黨當前局勢。文章說,“立委”選舉與“總統”選戰大敗的民進黨最近積極推動改革,有人將重心放在黨主席人選,也有建立制度的聲音。第二場擴大檢討會議時,許信良提出減少內斗、盡快轉型,并以全球化的態度論述“臺獨”,民進黨主席人選應該以協調的方式產生。上述改革方案當然都點出民進黨部分毛病,可是沒有將最重要的病灶點出,民進黨最嚴重的問題是停留在小黨的格局。
臺灣大黨重要的目標是執政,小黨則只是分一點政治資源而已,小黨要的不是絕對多數選民的支持,而是要得到部分特殊選民的認同。所以小黨生存的方式是要找特殊議題,并以引起沖突的手段吸引特殊選民。黨外時代的黨外運動就是以“反獨裁”為議題發動群眾運動,只要發生沖突,群眾運動的領導者就變成英雄,因而獲得那些敢怒不敢言的民眾暗中支持。民進黨建黨之后,除了“反獨裁”外,還加上“臺獨”的訴求,當時只能吸收少數特殊民眾的認同,對外依賴群眾運動的沖突獲得民眾的支持,對內則發動路線之爭的批判。
停在黨外運作模式
2000年民進黨依賴國民黨內部的分裂而執政,2004年則因國民黨內部出現矛盾使民進黨再度當選,可惜的是,執政8年的民進黨并沒有培養出大黨的風范,吸收中性選民,還停留在30年前黨外人士運作的模式。
民進黨評估綠營的基本支持者超過4成,這是錯得離譜,所謂基本支持者就是無論哪一種選舉都無條件支持的才算,清點一下臺灣“村里長”選舉,無條件支持民進黨的選民連一成都不到,哪來4成以上的基本支持者?支持藍營或綠營沒有既定立場的民眾稱之為中性選民,其人數超過全體選民的5成。由此可見,臺灣中性選民則變成選戰的主流。
民進黨的政治人物還停留在黨外時代的思維,以沖突與批判來獲取特殊選民的掌聲,他們并不會去思考中性選民想的是什么?遇到民眾支持綠營時,就表示這些人唾棄藍營,對支持藍營的人則批判他們還未“覺醒”,這種說法當然可以獲得深綠人士的掌聲,可是將中性選民罵跑了。綠營有些人自認為是“大老”,天天罵人,事實上這些人是綠營的“掃把星”。不靠執政業績,整天出口成“臟”,這哪里會博得選民的支持。
人脈掌控中性選民
中性選民很容易被人脈所掌控,而國民黨的人脈遠比民進黨強,所以政治版圖遠大于民進黨。2000年國民黨因為分裂而失去政權,然而由于民進黨缺乏執政經驗,2004年的“總統”選戰國民黨還是占了絕對優勢,可是舊勢力缺乏智慧,將李前“總統”趕到綠營,使那一屆“立委”選舉綠營的得票率成長1成,也連帶促使民進黨繼續執政。2005年以后民進黨的打手又將李前“總統”趕離綠營,民進黨的“總統”選戰大敗是當然的事。
民進黨的運作模式還停留在黨外時代,只想獲得深綠的掌聲,不知道如何將外人變成朋友,流失大批中性選民,缺乏大黨的格局。同時一味的內訌,互嗆。偏離執政為民主題,此種不成熟的兒戲,也是缺乏大將之風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