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政策“伴隨”大陸臺企成長
時間:2003-02-26 10:11 來源:
劉震濤教授,196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動力系,留校任教。曾擔任自動化系副主任、校科技開發部副主任等職。1986年調往國家計劃委員會任國外貸款局副局長、外資司副司長等職。1989年,調任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經濟局局長兼國家計委臺辦主任。現任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在國臺辦經濟局10年的工作期間,曾參與對臺經濟政策的研究和重大臺資投資項目的協調。1997年和1998年,兩次組織國務院有關部門司、局負責人和學者赴臺考察和參加研討會、展示會等重大對臺經濟交流活動,在臺灣引起了較大反響。
2002年1-11月,臺商對祖國大陸投資項目為4385個,協議臺商投資金額為60.5億美元,實際投資額為35.8億美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9.7%、3%與30.8%。臺商投資祖國大陸的巨大成功與祖國大陸對臺商投資的優惠政策有何種關系?記者專程走訪了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教授。
記者:2002年祖國大陸與臺灣兩岸貿易額大幅增加,其中臺灣對祖國大陸出口增長104%,與之相適應的臺商投資祖國大陸熱也不斷增溫,達到空前規模,請問您這是否與祖國大陸對臺灣的投資優惠政策有關?
劉震濤:坦率地說,現在針對臺商的特殊優惠政策并不很多,特別是兩岸分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逐步是“國民待遇”的趨勢。當然還有4年的過渡期,還有過去的一些政策延續下來,所以在定位上是否可以準確地說當前兩岸經貿關系迅速發展的情況是多年行之有效貫徹優惠政策的結果。
記者:請您談一下我們過去的具體優惠政策有哪些?
劉震濤:這要追溯到從兩岸的經濟交往開始以后,1988年11月7日,臺灣當局開始對祖國大陸開放探親,從那時臺商開始以探親的名義,對來祖國大陸投資做一些投石問路的工作。臺商對祖國大陸的投資剛開始集中在福建和廣東,但探親會探到全國各地,所以投資也遍地開花,很多窮鄉僻壤也有臺資,當時是親情帶來的臺商投資熱潮,但這個階段畢竟短暫,因為經營企業要有好的環境,要有原料、市場、技術和管理經驗等,那時候很多方面不具備,所以慢慢很多企業被淘汰了。比如“康師傅”現在看來很成功,但上世紀90年代初在內蒙投資做蓖麻籽油便全軍覆沒了。
說起“康師傅”是上世紀80年代進來的,剛開始只做食油,以后到方便面、又到飲料、又到餅干、又到商業流通領域,現在準備做物流,還準備做便利店,它由一個小規模企業發展成了大型企業集團,這其中就有許多是得益于政策的支持。還有燦坤這個企業也是上世紀80年代進來的,是專做小家電的企業,現在已發展成相當規模,發展的過程也是與政策相關的。燦坤的B股上市問題,還有康師傅1995年在香港上市,都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他們屬于民生性產業。祖國大陸對臺商投資基礎設施產業和技術產業,像石化、建材和高科技產業也都予以政策支持。
我們有幾個比較重大的政策支持。一個是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1998年,國務院批準了3個臺商投資區,當時是特區辦和國家計委報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可以說從體制上作了保證。臺商投資區的設立大大改善了臺商的投資環境,對臺商投資起到了鼓勵作用。1988年——1989年那時也正處在國民經濟治理整頓階段,大量壓縮基本建設,臺商投資時想拉祖國大陸人一起做事,我們投資沒有錢,而在當時銀行貸款是要按指標執行的,地方沒有貸款指標,在計委的安排下,當時人民銀行給臺資企業專門建立了配套資金制度,一直搞到1997年,實際有效至2000年(1997年清理文件的時候,因為是國務院的文件而未被清理掉)。從1990年開始,每年的配套資金達到3億元人民幣。這個措施非常有利,凡是合資的臺資企業都可以從中申請,至1997年配套資金總累計達到30億元人民幣。這個政策對合資臺資企業的支持力度是相當大的!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的時候,臺商的投資力度很大。1992年至1993年一年的投資額就超過了以往的投資總額。在投資過程中,臺商與別的企業會發生項目沖突。針對這一情況,在1994年4月國務院召開的對臺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對臺商實行“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政策,即同樣一個項目,可以對臺資優先照顧批準。比如對上海浦東的一個臺資項目,我們自己的企業不批,批給了臺商。這個政策對臺商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另外,1994年3月份全國人大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這是祖國大陸單方面對臺商實施的保護。在1987年臺灣宣布探親以后,1988年國務院有一個法規:《鼓勵臺灣同胞投資的若干規定》,共有22條,但其中以鼓勵為主,保護較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兩岸經濟合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多種多樣糾紛和矛盾,為了保護臺灣同胞經貿活動中的合法權益,于是又起草并通過全國人大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雖不是優惠政策,但對臺商投資起到了很重要的保護和鼓勵作用。1994年10月,國務院又做了一個決定:在全國臺辦系統中設立臺商投訴協調機構,解決臺商“投訴有門”的問題。1995年5月,國臺辦率先成立了臺商投訴協調處,解決了全國性跨部門、跨省市的投訴問題,這是在營造一個良好的臺商投資法制環境上非常重要的舉措。
還有在金融方面,當時國外的保險、證券等不斷進來,而臺灣當局絕對禁止臺灣的金融機構到大陸,為了幫助臺商解決融資問題,我們對臺商作出特例處理。另外,我們在2000年批準設立“出口加工區”,這一政策對臺商的投資也起了很大推動作用。
所以說,臺商投資祖國大陸,一路走過來政策的支持的確是非常明顯的。
記者:外資企業對我們的對臺商投資政策提出過一些疑問,2003年我們還會有對臺商的新優惠政策嗎?
劉震濤:無論是誰,大家都要明白一個道理,即臺灣從來就沒有離開過祖國,臺商是中國人。實事求是地說,對臺商的政策優惠伴隨著其發展過程,給了臺商投資祖國大陸以巨大的信心。包括臺灣對祖國大陸的巨額貿易順差,至2001年累計達到1472億美元,2002年達200多億,臺灣的外匯貯備主要在于此,這也是我們對臺的一個優惠政策:容忍了巨額逆差的存在。為什么?因為是一個國家內部事務,這是祖國大陸的一種胸懷。
因為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了,2003年我估計不會有新的優惠政策出臺,但是兩岸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中國共產黨“16大”提出全面奔小康的目標,為臺商提供了更多的商機。我相信聰明的臺商會利用他們10多年來在祖國大陸積累的豐富經驗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
記者:您認為2003年臺商對祖國大陸投資會是什么情況?
劉震濤:我相信2003年臺商對祖國大陸的投資會繼續增長。祖國大陸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已經成為廣大臺商理想的投資場所,甚至成為很多臺灣同胞向往的定居地。(趙文華)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