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握”后兩岸超穩定架構浮現
臺灣《中國時報》11日發表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的署名文章指出,兩岸領導人會面牽動億萬兩岸同胞與海外華人的心,是兩岸關系中最富懸念、最具震撼力的歷史性時刻,在這場“世紀之握”后,兩岸和平發展的超穩定架構雛形已現。
文章摘錄如下:
在對的時刻,碰上對的人,才會造就對的歷史偉業。多年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果為兩岸領導人會面奠定了重要基礎,兩岸最高領導人會面已是水到渠成。當兩岸關系處于重要節點,面臨道路、方向與命運的重大抉擇時,兩位領導人高瞻遠囑,審時度勢,引領潮流,抓住歷史性的機會之窗,最終成就穿越兩岸時空的世紀之握。兩位登高呼吁勇于和平發展,排拒動蕩不安,創造螺旋上升空間,再創兩岸歷史新頁。兩岸同胞應當為習近平、馬英九的民族情懷、歷史擔當喝彩。
“習馬會”成就兩岸和平發展制度化架構,包涵了中華情懷、和平典范、政治基礎、道路選擇及制度保障,成為兩岸和平現狀的根本要素。
一是凝聚中華情懷。振興中華、民族復興成為兩岸領導人最大的交集。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都為炎黃子孫,理應弘揚中華文化,培養優秀人才,致力振興中華,臺灣同胞決不會在民族復興中缺席,兩岸共同在中華文化智慧的指引下,為中華民族找到一條康莊大道。
二是創造和平典范。兩岸同胞手足情深,命運與共,務必追求和平和諧、降低敵意,彼此仁愛、和平,透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達到“美美與共,兩岸大同”的至善境界。這不但是兩岸和平的詩篇,更是國際和平典范。
三是鞏固政治基礎。透過對海峽兩岸于1992年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九二共識”再確認,使其內涵在兩岸最高領導人之間得以精準化、明確化,“九二共識”將為兩岸和平醞釀巨大能量。
四是維護和平發展。和平發展是經過歷史檢驗、符合兩岸主流民意的正確道路,成果普惠臺灣基層民眾、青年世代、中小企業。此次會面將進一步拓寬和平發展道路,提升和平發展空間,成為兩岸現狀的核心成分。
五是提升制度保障。此次會面既強化了兩會制度化協商機制,又健全了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溝通機制,并且在國臺辦與陸委會首長之間建立“兩岸熱線”,處理緊急重要事務,加強溝通、避免誤判、管控分歧,未來逐步升級。從事務性協商到政治性溝通機制,從23項協議再到最高領導人會面,兩岸已有廣義的和平協議,兩岸和平發展的超穩定架構雛形已現。
兩岸領導人會面釋出明確信號,任何逆轉和平發展架構的企圖都將徒勞,直至付出沉重代價。民進黨如果不調整立場,既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內涵,空喊“維持現狀”;又強推新版“戒急用忍”、“南向政策”,扮演外族棋子,必然考驗兩岸同胞的心理底線。
“習馬會”敲響了兩岸和平的鐘聲,兩岸領導人制度化安排呼之欲出。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就是一切”,兩岸關系需要想象力,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