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朝勝:民進黨正在為往日“社運”付代價
9月3日, 25萬(警方稱14.5萬)退休軍公教人員走上街頭“抗議蔡英文霸凌軍公教”,據臺媒消息,島內旅游業者也將于9月12日首次上街抗議。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黨朝勝的評論文章指出,蔡英文當局已陷入社會怒潮。民進黨是靠“社運”重新執政的,這么快就被“社運”反噬,表面上看是缺錢,深層問題其實是其兩岸政策錯誤。民進黨要解決當前困境的唯一可行之道是認同“九二共識”,讓兩岸關系重回和平發展的正途,讓臺灣經濟有更多活水,讓普通民眾生活得更好點。
全文內容如下:
9月3日,蔡英文執政百日剛過1周,25萬(警方稱14.5萬)退休軍公教人員走上街頭“抗議蔡英文霸凌軍公教”,規模遠超主辦方預計的10萬人。據臺媒消息,島內旅游業者也將于9月12日首次上街抗議,游覽車公會將動員上千游覽車助陣。此前,還有華航員工首次罷工、公路收費員首次抗爭,今后可能還將有更多街頭抗議,蔡英文當局已陷入社會怒潮。民進黨是靠“社運”重新執政的,這么快就被“社運”反噬,表面上看是缺錢,深層問題其實是其兩岸政策錯誤。
一、民進黨增產無方花錢一流,民眾看不到希望
民進黨上臺百日抗爭不斷,都是缺錢惹的禍。“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臺灣整體經濟形勢不好,普通民眾跟著遭殃。
目前,雖然各界對臺GDP增速評估有異,但一致認為今年需為“保1”(增速1%)掙扎。一些學者分析,其原因在于臺灣經濟的3個引擎(消費、投資與出口)全熄火,尤其是因信心不足導致民間投資持續萎縮,臺灣經濟形勢非常悲觀。與之相應的是,島內失業率不斷攀高,7月失業者達47.2萬,經調整季節性因素后失業率仍達到3.96%,創22個月新高。其中,20-24歲的失業率為13.05%,25-29歲的失業率為6.85%;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失業率為5%,無論環比、同比都有明顯上升。更為嚴峻的是,隨著陸客減少,下半年失業率可能進一步升高。
經濟沒增長,支出卻加速。蔡英文執政雖剛過百日,但“花錢買平安”的賬面金額高達百億(新臺幣,下同),平均1天1個億。其中,約10億用來安撫華航員工和公路收費員、90億用來向海外租用供電組彌補廢核電后的電能缺口。近來,“行政院”為GDP“保1”又動用3400億擴大投資,專家認為這“完全未對癥下藥,無補于現時的經濟惡化”,最終結果仍是拿民眾的血汗錢打水漂。
臺灣經濟再爛、民眾生活再苦,民進黨都至少執政4年,失望的百姓只能上街發聲。可以預估,今后的抗議只會規模更大,頻率更高。
二、否認兩岸關系貢獻,斷掉臺灣經濟源頭活水
島內經濟持續惡化的根源來自兩岸關系惡化,島內學者早就指出,“經濟是臺灣之基,兩岸是經濟之本”。
民進黨對大陸長期抱持敵意,一向阻撓、反對兩岸交流合作。馬英九執政時,他們用盡一切手段阻止馬當局引入大陸經濟活水,尤其是阻止有助于提升臺灣經濟活力、增加就業的兩岸服貿協議,連美國輿論都稱民進黨是在自甘墮落。受此影響,讓臺受惠的兩岸貨貿協議商談也遲遲未完成。更有甚者,民進黨將對大陸的敵意延伸至陸客、陸生、陸配。
蔡英文一上臺,以“臺灣經濟對單一市場即大陸依賴過高”為由強推“新南向政策”,企圖誘使業者放棄大陸而轉向東南亞,并揚言要讓東南亞客源補充陸客減少。其所作所為不僅讓業者對臺灣失去信心,也讓陸客的赴臺意愿大受沖擊。據臺旅游部門統計,5月起入島陸客持續減少,8月以來團客減少55%,個人游減少14%,預計假期結束后陸客更少。陸客減少不僅讓旅行社倒閉,更嚴重沖擊與之相關的各行業,就業形勢更不樂觀。
目前,民進黨當局為減輕外界壓力,故作鎮靜地宣稱兩岸溝通良好,并揚言將安排觀光部門到大陸攬客,但正如島內輿論指出,只要臺當局不接受“九二共識”,一切都是假動作。
三、民進黨正在為昔日的“社運”行為付代價
民進黨重新執政靠的不是自我改造和完善,而是頻頻發起“社運”、“學運”,動搖馬英九的執政基礎和國民黨的信心。民進黨執政準備不足,重新執政后必然要付出更大代價。
事實上,民進黨2008年下野后,各界對民進黨最大的期待是,它能徹底拋棄“臺獨”路線,認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然而,他們所做一切都是“反馬反中”,拆馬英九的臺,阻礙兩岸交流之路。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再敗后,民進黨又從前臺轉為后臺,暗中支持操縱各類“社運”、“學運”活動,讓馬當局亂了方寸,讓國民黨失了方向。
今年,民進黨終于如愿重新執政,但臺灣社會的各種問題不但沒改變,反而在持續惡化。蔡英文上臺時信誓旦旦地承諾要“解決問題”,轉眼百日已過,臺灣的問題卻越積越多,社會的怒火當然也越聚越旺。需指出的是,民進黨蔡英文既已完全執政,就不能再靠“街頭反馬”減壓,而“花錢消災”的戲碼也不可一再重復。完全執政必須完全負責,民進黨過去是怎樣煽動“社運”的,現在就必須接受“社運”的嚴格檢驗。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民進黨要解決當前困境的唯一可行之道是認同“九二共識”,讓兩岸關系重回和平發展的正途,讓臺灣經濟有更多活水,讓普通民眾生活得更好點。(黨朝勝,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