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一位生活窘迫的女煙販在臺北街頭遭到緝私警察毆打,引爆了一場臺灣同胞反對專制統治、要求民主自治的反抗運動,史稱“二二八”事件。
今天是“二二八”紀念日,這個對大陸網友或許有些陌生的日子,臺灣社會卻要每年因它撕裂一次。島內的每次選舉,都會為“二二八”吵架,而把這場“官逼民反”事件曲解為“臺獨起源”的民進黨政客們,更是十分樂于在這個歷史的無底洞里盡情的吸收政治養分,每年的這個時候,若不挑撥一下省籍矛盾、撕裂一下臺灣族群,仿佛都不好意思交差。
而今年猶甚。當重新在臺灣執政的“臺獨”政黨碰上“二二八70年”,又怎能不攪混這一池春水呢?于是我們看到:民進黨“立委”提案要求各級學校拆除蔣介石銅像,看到臺當局“文化部”先是宣布中正紀念堂停止販賣、播放蔣介石相關紀念品與紀念歌曲,接著又緊急宣布中正紀念堂在尚未修法轉型前,年年的“二二八”都要閉館。而激進的“獨派”還揚言要沖進中正紀念堂,拉下蔣介石雕像解其仇恨。國民黨內的一些知識群體則是不甘于歷史遭受扭曲,紛紛舉辦演講及座談會,以期能還原事件真相。又一場社會撕裂,已然登場。
今年的“二二八”格外沉重,這兩天的臺灣媒體也是眾口一辭,紛紛呼吁各界面對歷史傷痛應該去理解并療傷,而不是誤導與消費。可見民進黨以轉型正義為名的這場政治操作,已經帶給了臺灣社會怎樣忍無可忍的傷痛。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說:“二二八”這個傷痛似乎已不再是傷痛,而成了民進黨的政治資產,既然是政治資產,當然希望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少人要求真相,但用仇恨的心永遠挖不出真相。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二二八”歷史悲劇的全貌已湮沒在各說各話的爭論中,政治勢力一日不肯退出,歷史一天不會有真相。
臺灣《旺報》社評說:“二二八”的真相其實不難,難在有些人基于政治需要而用謊言來竄改曲解歷史,我們應該從當時的歷史情境去理解真相,而不是將其作為今日政客的政治提款機。
臺灣《聯合報》社論指出:紀念“二二八”不應嘴上喊著和解與團結,手里卻干著報復與撕裂的勾當,執政者必須謙卑反省并誠懇撫慰,不可假借別人的苦難來遂行自己的迫害。
所以,今天這個紀念日,是讓人傷感的。過去不幸者的苦難,成了今天別有用心之人的工具,所告慰的不是過往的英靈,而是心中最丑陋的私欲。
年近九旬的臺盟中央原主席張克輝是70年前“二二八”事件的親歷者。再憶往事,他感慨萬千:民進黨和“臺獨”長期將“二二八”歪曲為“外省人殺本省人”“本省人反外省人”,他們為謀取一黨一己之私,惡意踐踏歷史事實,宣揚“二二八”是“臺獨起點”,這是毫無歷史依據的,是與“二二八”事件抗爭者愛國愛鄉的理想信念背道而馳的。
歷史真相不容篡改,現實中兩岸關系也在民進黨去年上臺后開始冰封,至今我們看不到臺當局的任何善意之舉,只看到了去蔣去中,看到了臺灣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二二八”事件已經過去了70年,仇恨與撕裂卻仍在島內繼續。臺灣之殤,百姓之悲,執政者可曾有過反思?(馬蕭蕭)
【作者簡介】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馬蕭蕭之名出自《詩經·車攻》,中國文學以“蕭蕭”形容馬鳴,由此詩始。
蕭蕭話兩岸,我是認真的。
[責任編輯:趙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