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的“胳膊印記”見證70年醫療的提升
我的左胳膊上有兩個“花”,從小媽媽就告訴我“這是為了預防牛痘打的預防針留下的印記”。如今我的孩子出生了,卻再也不用打這種花型的預防針了。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醫學發展,我國已經徹底讓“牛痘”這種病絕跡了。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不斷提升,已經成功消除了天花、絲蟲病、致盲性沙眼等疾病,有效控制了傳染病的流行和蔓延,還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在發生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平均最多只要4個小時就能得到報告。而且,我們還有了一批像屠呦呦這樣的國際知名的醫學工作者,有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快速發展,這些都為我國的醫療水平插上了飛得更高、更遠的有力翅膀。
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之時,諾大個中國,醫療衛生機構卻只有3670個、8.5萬張醫療床位、50.5萬個衛生技術人員。通過很多反映當時現實的影視劇或紀錄片我們也能知道,當時的醫療設備特別簡陋,醫療技術水平當然也非常低,一個現在看來很小的病,也會奪去人命,那會兒的人均預期壽命只有35歲。
但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居民的預期壽命已經提高到了77歲,這與醫療水平與環境的極大改善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現在,我國醫療衛生機構有99.7萬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40萬張,衛生技術人員952.9萬人。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全世界范圍內來看,都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從鄉村群眾患病找“赤腳醫生”,到簽約家庭醫生提供上門服務;從缺醫少藥看病難,到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我國醫藥衛生事業蓬勃發展。“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讓人民群眾能夠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夯實民生之基的重點所在,健康中國建設,步履穩健。
現在,中國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迅速,已經成功進行了世界首例5G遠程操控顱腦手術,所有三甲醫院都開展了遠程醫療服務,遠程醫療服務全面推開。同時,我國已經有了一批能夠達到或引領國際先進水平、在國際上具有示范和帶動作用的優勢醫療技術,比如從拳頭大的成人心臟,到核桃大的小兒心臟,再到拇指大的胎兒心臟,我國均能開展手術治療。
新中國70年發展至今,我國百姓的主要健康指標,都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健康水平的顯著提高,最突出地就表現在孕產婦死亡率從1500/10萬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下降到6.1‰,還有我們前面提到的,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上升到77歲。在70年的歷程中,新中國的每一步成就,都給了我們百姓最大的幸福感。(中國臺灣網網友:郭靖)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