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急了!搶人大戰也分三六九等!《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對符合條件的來京工作人員可快速辦理引進手續。引進人才無產權房屋的,可在聘用單位的集體戶或聘用單位所在區人才公共服務機構的集體戶辦理落戶。引進人才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隨調隨遷。(4月1日鳳凰國際)
西安“搶才大戰”3天內1.5萬人通過手機在線落戶。近日,城市爭搶人才大戰北京、上海高調“加盟”。一年來“人才大戰”紛紛通過“含金量”極高的落戶、子女入學、住房等方式“留人”,招招戳中痛點,式式都發“紅包”。求賢若渴之勢,令人眼花繚亂,正印證了那句“21世紀什么最重要?人才”。
其實,這種財大氣粗“獵頭”式搶人方式早已存在市縣鄉一級部門中,一些上級“好”機構,專“挖”下級好苗子。縣鄉一級好不容易培養了 “拿的出手”的苗子,結果因為上級“確認過眼神”就孔雀東南飛了,影響的不僅是部門正常的工作,更影響當地事業發展。鄉鎮“失血嚴重”,好苗子蜂擁至縣區卻難免成了“文字專員、填表大戶”。
一方面鄉鎮急需干部,在人員編制方面空缺最多,每年都在招人進人。另一方面鄉鎮年輕干部尤其是那些品學兼優的選調生,本應在基層一線經歷大事、要事、急事、難事的鍛煉,成為既能“謀劃長遠”也能“赤腳下田”的復合型干部。但事實上,鄉鎮“小鮮肉”往往是飛鴿牌,筆者所在鄉鎮新公招的“省優干”大學生連報道都沒有出現,直接就到市級部門上班了。也有在鄉鎮呆了不到3個月的選調生,通過縣里組織的考試“馬上”就回城了。本最需“新鮮血液”的基層到頭卻是“夢一場”。當年大區改組期間,中央直接向下邊要干部的情形引起了鄧小平的高度關注,專門致信給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陳云,指示說,補充干部應該以統籌調動為主,特別需要從緊縮機關中給基層、給企業加強骨干能手。人才和資金一樣都有驅動性,“往高處”雖是趨勢但非必然,大舞臺需要熠熠生輝的大明星,小劇場也要兢兢業業的小“演員”。
有本童書叫《安的種子》,師傅給三個小和尚三顆千年古蓮的種子,看誰能先讓種子開花。大和尚趕緊去找最昂貴的花盆,把種子嚴嚴實實地包裹在花盆里。二和尚迅速去買最貴的泥土不停給種子施肥。只有小和尚安把種子放進胸前的口袋里,劈柴、掃地、參禪日日如常。一年后大和尚二和尚的種子仍然沉睡,只有安的種子在日復一日如常的精進中,殼被汗水和體溫融化。到了春天,安在池塘的一角種下種子,夏天千年古蓮終次第盛開。
種子就是一顆種子,人才也一樣,急切的心態和過多的關愛只會導致種子的死亡,人只有在最適合的地方才能展示出最大的價值。只有忘記了種子的珍貴,把它當作一顆平常的種子來對待,才能看到花開的景致。種子是這樣,年輕的人才們何嘗不是這樣呢?(中國臺灣網網友:沈蘇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