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男子曾是理科狀元,清華畢業后當保安”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199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張曉勇,曾在廣州某企業工作,2013年他來到湖南長沙一小區當保安,目前是某市場物管客戶部主任。被問清華畢業管理物業是不是“高射炮”打蚊子,他說狀元不一定就要賺大錢,自己這么做,是為了家庭和父母。不少網友吐槽這是資源浪費,而張曉勇自己則認為應以“服務社會”衡量人生價值。(3月15日《中國青年報》)
清華畢業而去當保安,北大畢業而去賣豬肉,近些年來,媒體報道了許多像張曉勇、陸步軒一樣一流學校畢業選擇回歸普通崗位的人。這些人的出現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很多人認為他們浪費了教育資源。因為在傳統觀念中,名校出身就是與當大官、發大財相關聯的,你若當保安賣豬肉就不用上名校。
筆者非常贊同高曉松關于名校的說法,“名校是鎮國重器,名校培養你是為了讓國家相信真理,而不是用來找工作”。筆者認為最成功的教育給予人的應該是人格、格局、思維和視野的提升,而并非幫助搭建就業的平臺。而且張曉勇選擇保安行業也有自身的原因,他面對采訪時曾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是為了照顧病倒的父親,而選擇犧牲了自己的部分理想,但這并不意味著是人才浪費。而且從基層扎實做起的張曉勇已經來到了物管客戶部主任的位置,他找到了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地方,能夠干一行愛一行,平和地生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也是教育價值的體現。能夠在激烈的就業壓力下,把普通的工作崗位和實現理想抱負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是找準了人生的定位。
我們的社會需要張曉勇、陸步軒這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甘于默默無聞的實現理想價值的人,他們踏實的工作能夠為基礎行業帶來新理念與新方法,促進行業的發展,他們這種認真投入的工作精神也會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就像孫濤在小品《你攤上事了》中說的:“你可以用錢拿下腐敗的貪官,但拿不下一個正直高尚的保安。”在基層崗位踏實的干出一份事業比起一些社會的蛀蟲不知道強了多少倍,所以張曉勇完全可以喊出那就經典的臺詞:“我是保安,我驕傲!” (中國臺灣網網友:射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