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公報指出,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把懲治基層腐敗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堅決查處涉黑“保護傘”。緊盯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加大集中整治和督查督辦力度,把全面從嚴治黨覆蓋到“最后一公里”。近年來,黨中央對于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一直保持高壓態勢。相關數據表明,截至2017年年底,中央紀委已督辦5輪、252件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線索,涉及全國25個省區市,1463名責任人受到處理。在過去的一年里,對于群眾身邊的腐敗懲治力度不斷加碼。據統計,2017年1月至12月,全國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12.21萬個,處理15.91萬人,其中,涉及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4.87萬個,處理6.45萬人。(1月24日新華網報道)
微腐不微,小貪不小。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各類腐敗問題影響惡劣,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或者說基層腐敗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他不僅直接影響群眾對基層干部的看法,更關系到整個共產黨的名望。這勢必會影響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降低政府公信力水平,對于基層黨的形象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此外,基層腐敗問題對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產生了惡劣影響。涉及貪腐的基層干部啃食群眾應得的各項基本利益,比如經濟利益、各種福利待遇、社會資源等,直接導致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被剝奪。
基層干部直接接觸群眾,所做的工作也是直接關系群眾。少部分政治覺悟不高的干部,因為自身能力不夠,以及基層治理能力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些地方的基層治理能力還沒有達到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平。導致基層治理模式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漏洞,沒有建立起一個有效的運行機制,從而給基層腐敗留出了活動空間。另一方面是對基層干部權力的制約程度還不夠,沒有形成一種強有力的約束,并且達到震懾腐敗的水平。在這種環境下,思想道德水平不夠的基層干部與當地的一些黑惡勢力一拍即合,勾結到一起,形成利益同盟。權力制約一般是自上而下進行的,但有時到了基層‘最后一公里’,到了老百姓家門口的時候,容易放松出現漏洞。因此,‘最后一公里’應當受到加倍重視。
反腐大局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走好,首先要加強自身的建設。打鐵還需自身硬,基層干部身上的責任重,擔子更是不小,所以更要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建設、能力建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工作生活中需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有黨性,有政治覺悟。把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明確的政治準則和根本的政治要求,在思想上高度認同、政治上堅決維護、組織上自覺服從、行動上緊緊跟隨,堅定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要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約束。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監督制約,讓權力曝光在陽光下,促進權力公開化透明化。強化制度建設,將細網織的更密更細,讓小小腐敗也無處可逃。在落實黨內法規時進一步細化分領域、分層級的“微腐敗”治理措施,加強對基層領導干部和普通公務員的權力監督和制約,提高信息公開和政務透明程度,根據已有案例分析廉政風險點,從而進一步完善治理“微腐敗”制度體系。
走好最后一公里,事關重大。將現有的細網織的更密更細更扎實,可讓微腐想逃也沒地可逃,推動“微腐敗”治理向制度化、常態化方向發展,基層干部唯有一身正氣、坦蕩干凈,才能帶領群眾一起創造幸福生活。(中國臺灣網網友:陸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