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北京某高校學生公寓門前出現“共享校花”活動,15名身著統一白襯衣、格子短裙的“校花”列隊站在“共享校花停放點”上。現場標志顯示,參與者只需要掃描現場二維碼,進行一系列操作后就能“與校花談5分鐘戀愛”。下午18時許,該高校發布聲明稱,該活動未經學校任何部門批準。(9月21日北京青年報)
不可否認,如今的年青一代是如假包換的“低頭族”,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部分年輕人不太善于真正的人際交往,“宅男”們見到異性就臉紅。在當前這種社會大環境下,“共享校花”出現在校園里,看似可以幫助內向、靦腆的“宅男”群體,突破社交上的心理障礙,體驗社交生活的樂趣,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拓展人際關系。
然而,如此的“共享校花”注定要成為共享笑話。與之前短暫出現的“共享男友”、“共享女友”一樣,“共享校花”的出現依然在挑戰著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道德底線。
究其本質,人與人之間交往理應保持的善良、誠懇,在“共享校花”里都變成了明碼標價的商品,這與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不符。再者,“共享校花”其實質并不是分享經濟,而是打著共享的名號,以校花為噱頭,毀滅著年青一代的基本價值觀。這些所謂的“宅男”們除了能花錢與“校花”合影以滿足一下虛榮心之外,交友經驗并得不到實質的提升,畢竟這完全是一場“金錢游戲”,如此用金錢換來的“五分鐘愛情”給宅男們愛情觀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因為,在“共享校花”提供的“五分鐘愛情里”,愛情是被明碼標價用來買賣的,而這種價值觀念在我國的社會共識里是不允許的。
事實上,年輕人在“共享校花”的體驗中形成的價值觀與主流是偏離的。“共享校花”無疑是有傷風化、有悖道德的,理應被叫停。同時,需要引起各方特別需要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的注意,要防止其換個名號再次出現在校園里,玷污校園的純凈。
反觀如今的“共享經濟”,其火爆程度與多年前的“互聯網+”有得一拼,似乎世間萬物均可共享。誠然,共享經濟繁榮可以給生活帶來便利,但是,我們也要對打著共享經濟名義、挑戰社會道德底線,“掛羊頭賣狗肉”的商業行為堅決說不。
防止共享經濟跑偏而對社會公序、個人發展帶來傷害,各方要加強監管、保持警惕。若只是“蹭個熱點”倒也罷了,尚可以一笑了之。倘若是那些扭曲“共享”精神、挑戰道德底線、觸及法律法規的“共享項目”,則應予以強烈抨擊和嚴厲打擊。畢竟,“共享”不是筐,不能啥都往里裝,若是不加強管理,“共享”遲早會被玩壞。(中國臺灣網網友:沈林)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