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地高校開始陸續(xù)迎來新生報到。對于如今的大學新生而言,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這“三件套”,似乎已成為他們行囊中的“標配”。(湖南日報)
上世紀80年代,“水壺、臉盆、被褥”是新生開學報到的“老三件套”,到現(xiàn)在,“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成為了新的“三件套”,而且還是大學新生的標配。
仔細分析一下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三件東西中除了手機之外,其余兩樣對大部分新生來說其實是可有可無的:首先,筆記本電腦并不是所有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中必須用到的;其次,平板電腦對大部分人來說,其功能性大多偏向于娛樂。
那么,為什么這些“雞肋”一樣的物件兒會演變成新生們的“標配”呢,在筆者看來,這其中不乏攀比心、虛榮心的大力推動。對于有些新生而言,仿佛不能拿出這些東西來“裝門面”,就會顯得有些低人一等,從此沒辦法在同學面前抬起頭來。這種想法,實在是不應該產(chǎn)生的!
對于學生而言,無論在小學、中學、大學,以至于更高級別的深造中,都應該把學業(yè)放在第一位,把學習當成學生時代的本職工作。每位學生都應該明白,學業(yè)是一個人不斷自我積累,不斷自我提高的過程,這段求學經(jīng)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奠基階段,理應心無旁騖,不被外物所擾。
放眼大學校園中沸沸揚揚的“裸貸”、“校園貸”,它們之所以能夠甚囂塵上,在校園中大行其道,大抵也是因為有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看到別的同學“吃穿用度,盡皆不凡”后不甘居于人下,從而出賣自己年輕的肉體或者做人的信譽,還把家人連同師長一起綁在“校園貸”的戰(zhàn)車之上,用“校園貸”的方式飲鴆止渴,來滿足自己無盡的虛榮心。這種被虛榮沖昏頭腦,在物欲中沉淪的學子,實在是既可憐又可恨的。
學生是社會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那么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顯得尤為緊迫和必要。“十年育樹,百年育人”,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的人才不光是學校的責任,還要有家庭教育與社會引導的參與,只有三管齊下,齊抓共管,才能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教育的意義。(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翟劍)
(本文為網(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