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灣陸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兩岸貿易金額為1179億美元,較2015年同期減少0.7%。那么,兩岸貿易額下降,對臺灣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對蔡英文當局而言,應該說是“好事”。因為,從其上任以來,就以各種手段為兩岸經貿合作與交流設置障礙,制造干擾,用手中的行政權力和政治資源,頻繁通過嚴加審批的手段來威脅兩岸正常的經貿往來,撤掉ECFA小組、嚴審登陸公務員和團體、“新南向”阻隔兩岸經濟聯結、無視島內觀光產業的慘狀和呼聲。現在,兩岸經貿額下降,可見,蔡英文是達到了期盼實現“拒大陸千里之外”的政治盤算,也實現了降低對大陸市場的依附。
這種夾雜政治色彩和意識形態的人為干擾,不正視島內經濟現狀和發展規律,異想天開的要“切割”、“隔斷”、“阻礙”兩岸關系,到頭來受苦的只有島內民眾。正如臺商們所言,此番“閉島鎖關”的做法,坑苦了臺灣,害慘了民眾。
顯然,兩岸經濟額的下降,對臺灣和民眾來說,是百害無一利的壞事。他們之前的享受和平紅利的獲得變成了“奢飾品”,兩岸經貿熱絡的利惠變得觸不可及,期待民進黨和蔡英文能夠帶給他們生活改變、收入增多、工作更好的理想變得支離破碎,不但沒有夢想成真,反倒是“飯碗不保”,怨聲載道、街頭抗議、紛爭哭訴都沒有喚醒蔡英文當局,遭到無情的背叛和無視,一連串的效應讓臺灣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和“痛苦不堪”的現狀中,真是可悲!
其實,蔡英文期待用“新南向”實現切斷臺灣與大陸的經貿聯結,注定了失敗。因為此項政策脫離了島內經濟復蘇的實際,違背了島內民眾的主流民意,馬英九認為,若想以東南亞國家取代大陸,這是不可能的。大陸的巨大發展機遇和空間,成為世界各地區爭搶的“香餑餑”,唯有臺灣在一步步要遠離大陸市場,舍去大陸機遇,夢想著用東南亞國家取代或者彌補這一損失,又怎么能成功呢?
臺灣方面陸委會也談到,兩岸經貿為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石,希望經濟發展造福兩岸民眾。這種只是一味的空喊口號,紙上談兵,卻在行動上和作為上是另一番嘴臉和行徑,除了自打耳光之外,就剩下厚顏無恥的“揣著明白裝糊涂”了。搞文字游戲毫無實際行動,欺騙不了臺灣民眾,更蒙蔽不了兩岸民眾,因為他們要的是行動不是口號,要的是福祉不是虛偽。
蔡英文宣稱兩岸的經濟互補性已經慢慢減少,雙方其實“愈來愈是一種競爭關系”。還說東南亞及南亞國家與臺灣的經濟互補性更高。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數據顯示,大陸是臺灣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地區、第二大進口來源、第一大外貿順差來源、第一大對外投資地。自1992年臺灣正式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以來,金額超過15129億美元,94000個投資項目。在大陸的市場占有率超過日本,成為大陸第五大進口來源地和第八大出口市場。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部分咨委認為,短期內不易減低對大陸的依賴。
先政治、后經濟的臺灣經濟,繼續在四小龍中墊底。而臺灣當局卻號召“力抗中國”,這分明是與第一大貿易伙伴、全球最大市場作對,這種敵視政策堅持多久,島內經濟的慘狀寒冬就會有多長。臺灣相關業者建議蔡英文盡力落實已簽署生效的兩岸經貿協議,傾聽業者及臺商的意見。在島內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蔡英文當局一味要隔斷與大陸的經貿聯結,勢必造成島內經濟失去內在復蘇動力,加速臺灣經濟的邊緣化進程。大陸學者也認為,臺灣應當意識到大陸的巨大機會,積極參與,不要錯失時機。
公道自在人心。自全年520之后,臺灣當局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接二連三釋放不友善的信息,一而再再而三地制造兩岸和平發展的障礙,臺灣同胞自有公斷。當前兩岸關系,由于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使兩岸和平遭受干擾和威脅,為兩岸發展制造障礙和困境,使兩岸關系大交流、大合作的良好局面急轉直下。所以,蔡英文當局有責任講出真話說出實情,兩岸和平困境的癥結,都應讓臺灣民眾實事求是清楚明白。同時,島內民眾應該高度警惕當局執意破壞兩岸和平現狀,企圖將兩岸從“冷和平、冷對抗”引向“熱對抗、熱沖突”。
倘若蔡英文當局心中真的是為了臺灣好、為了臺灣民眾好,就應放棄政治權謀,正視島內困境的根本原因,拿出務實行動和真實善意來,讓兩岸重回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上來。(中國臺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